“金牌店小二”还能当红娘?是的,三林镇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就能做到


作者:李芹
编辑:李芹
时间:2019-07-12 20:22

对于基层政府来说,民生事务与营商环境是两项重点工作。前者关系千家万户,与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密切相关;后者事关区域发展,优化的营商环境不仅助力区域发展,更会反哺区域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魅力值。

随着家门口服务体系在浦东的全面开花,无论是城区还是远郊,15分钟的家门口服务体系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不过在浦东的三林镇,除了有针对市民服务的家门口服务中心,针对企业的家门口服务中心也悄然开始运行。“1+10+10”的合理布局让企业们也可以在家门口得到各种想要的服务,除了政策支持、事务受理等等,甚至还有“当红娘”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令企业主们连呼想不到。

为企业留住20多年的品牌象征

“说实话,我真没有想到能用‘虫虫’两字注册公司名字。”说这话的叫严豫。

1998年,他就和一群伙伴创立了“虫虫钢琴”与“虫虫吉他”两个网站。一开始,只是小部分音乐爱好者的网上乐园,没想到名气越做越大。20多年下来,已经成为音乐圈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家有琴童的,10个可能八九个都听过虫虫钢琴,网站上的各类资源倾注了严豫团队的心血,也让很多无处下手找寻资源的家长有了目标。

今年3月,在四处考察后,他动起了将企业注册地落户在三林的念头。摆在他面前的首先便是公司注册名字的问题。也许很多人会好奇:起个名字的事,能有多难?

没想到的是,和人名允许重名不同,企业注册名字有着完整的一套规范,比方说经营范围相同的不允许重名。“对于我们来说,能沿用‘虫虫’的名字自然是最理想的方案,因为这两个字陪着我们走了20多年,无论是我们的用户还是合作方,都对其高度认可。”严豫这样告诉周到君。但他也知道,上海有这么多公司,“虫虫”两字也不是什么生僻字,注册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果不其然,在网上递交名字时,系统不断提示名字存在高度重合的可能性,很可能通不过后台的核名。“按照流程的话,接到核名通不过的通知后,可以重新再提交新名字,如此往复,直到通过。”严豫说,当时他们也想了很多备选的名字,比如在虫虫后面加后缀等等。

正巧在那时,三林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琪认识了严豫,得知了他的困扰。他告诉严豫,三林镇针对企业也设立了家门口的服务中心,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可以找专人跟进。经过了与市区两级工商部门的反复沟通,工作人员了解到“虫虫”两字对于严豫团队来说,不仅仅是品牌,更是一种长达20余年的情感投入。最后,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公司名正式注册为“虫虫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看似名字注册事情不大,但是我们多跑腿,企业才能少跑路,营商环境的优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企业才会有切实的感受。”三林镇副镇长宋立群如此表示。

“1+10+10”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简洁明亮的大厅、一字排开的服务窗口……位于永泰路的三林镇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已对外开放运营一段时间,也正是为严豫解决了起名难题的所在。

整个大厅被划分成为两块:一侧是业务接待区,另一侧是展示洽谈区。

在业务接待区,企业可以咨询、办理各种事务,比如查询上下游企业的征信,通过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等等。对于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心特设了专家窗口,由各职能部门轮流坐镇,其排片表就张贴在接待区一侧,方便企业精准对接。

展示洽谈区则留给了企业们,企业主们可以在这里沟通洽谈,也可以通过三林镇开发的服务平台了解到各项政策。

张琪告诉周到君,从镇里到区里,针对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扶持政策。“政策很多,且会动态调整,企业不可能悉数知晓,这时候就需要服务专员主动向企业推介了。”

仅仅以“总部经济政策”为例,就有十几项细分的各类激励政策,如果能够申请通过某项认定,于企业而言,降低了一定的营运成本;于个人而言,满足条件的企业高管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如此种种,对企业来说谈不上雪中送炭,但肯定是锦上添花。

比如百安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三林设立的区域总部,因正好满足“营运总部”的政策扶持条件,企业成功申报后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办证一条龙服务、政策咨询一次性解答、综合事务一对一受理,为各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宋立群介绍说,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启用,只是三林镇构建企业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开始。

除了永泰路的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外,镇里还打造了10个入驻企业家门口服务站和10个注册企业家门口服务点,分别实现企业服务就近办、便捷办。

当红娘,服务中心也用心

法律、健康、文化……在中心的墙上,周到君留意到了一张服务清单,涉及七大类70项具体服务。

作为一家在三林成长发展起来的企业,上海浦东新区浩大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凯最近就瞄上了中心的“法律服务”。

他告诉周到君,公司的法律团队是外聘的,这么多年来虽说相安无事,只是不够稳定,但考虑到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不可能设立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从中心得知他们和知名律所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后,他第一时间就和中心取得了联系。“律所和政府合作,人员的稳定与可持续都可以有保证,比起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主动去找,优势显而易见。”

如果说法律、文化这类的服务已属常见外,周到君在中心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服务内容:青年交友。难道是服务中心当红娘的节奏?

张琪告诉记者,这样的服务内容正是“企业有所呼、中心有所应”。原来,中心会定期走访企业,梳理企业的问题。“没想到的是,不止一家企业负责人跟我们说员工的恋爱问题,希望能多组织点交友活动,让企业员工扩大交友圈。尤其是一些科技类公司,男女员工比例十分不平衡。”

杨凯就告诉周到君,他们公司女员工居多,对于这个问题,他这个公司领头人也很为苦恼——现在年轻人学历高、能力强,交友却越来越狭窄。所以,对于这项服务,他认为很有必要。

在张琪的计划表上,就打算在即将到来的“七夕”之前,和镇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一起,筹划一次交友活动。

贴心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

三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忠民告诉周到君,企业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想法正是脱胎于大调研,在对企业的走访过程中,他们发现:优化营商环境、当好金牌店小二,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有所可为。

借着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建设之际,镇里就开始思索:有没有可能建一个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家门口服务中心”?于是便有了这“1+10+10”体系的应运而生。

企业家门口服务中心侧重综合类、专业类的问题解决;企业家门口服务站设置在10个入驻企业集中的园区,侧重企业成立后的各类政策咨询和成长关怀服务,提供“急难愁”问题预约上门服务;企业家门口服务点设置在10个专业招商服务平台,侧重为拟新办企业的注册投资服务,提供企业注册过程全陪同服务,并提供入驻后的跟踪服务。

在构建起中心-站-点的布局后,三林镇还建设了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这一平台作为大数据库,从企业意向落户开始建立一企一档,实现信息收集规整、处理分析、预警提示、跟踪反馈等功能,随时掌握企业动态需求,为提供超前、跨前、跟踪式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做到服务定制化、个性化、人性化。

“只有提供企业真正需要的贴心服务,才能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蔡忠民如此表示。


图片:综合李芹摄影、三林镇供图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