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这一老牌景点频现大客流,为何游客安全感不降反升?


作者:吴艺璇 陈泉
编辑:倪冬
时间:2019-07-13 13:31

地处长宁区的上海动物园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近370万人次,是上海市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大客流。今年4月,上海动物园推出了最新的“乡土动物”展区,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打游客“沉浸式”体验,在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亲子游人流的同时,也给节假日的园区治安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大客流,如何营造安全有序的游园环境,如何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如何缓解周边的停车难题?

园区问题隐患较多

每到节假日或上海动物园推出特色项目时,游客们便纷至沓来,形成大客流叠加效应。

“乡土动物”区域对公众开放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期间,总客流量达17万余人次,最高单日客流达6万余人次,游园人数创历史新高。

同时,上海动物园门口的虹桥路是贯穿长宁区东西向的主干道,连接市区与虹桥交通枢纽,常规车流已经较大。经测算,游客在上海动物园门口停车上下客至少需要30秒的时间。如果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引导,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另外,由于上海动物园自带停车场面积较小,仅能容纳200辆车停放,现有的停车条件难以满足游客自驾前来的停车需求。

而且,建成于1954年的上海动物园部分基础设施已经老化,园内大部分是图像质量不佳的标清摄像头,无法达到当前感知设备传输数据的需求,尤其是布设于10年前的强弱电线路,使得进行智能化安防系统改造的工程量大、难度系数高。

此外,经常人满为患的部分热门场馆也都建成于上世纪末,馆内消防设备不够完善,火灾隐患日益凸显。

近年来,园内求助类“110”警情接报数呈连年上升趋势,尤其在节假日期间,例如老人晕倒、小孩走失等“110”警情接报数比平日要增加近五成。

园内侵财类案件也时有发生,近三年来,上海动物园盗窃类案件的全年发案数均达10起以上。

多措并举解“难题”

为应对大客流,长宁警方积极会同园方、街道、轨交等多方共同制定了“人流管控预案”,拟定在园区内设置警示阀值,一旦客流量超过阀值,立即启动客流管控预案,通过人工干预,加快园内客流向出口疏导;园外全部开放售票窗口和正门检票闸机,引导游客快速入园,防止游客在广场聚集;同时,在轨交站点1号、4号口设置引导标识,快速疏导人流。

为疏导拥堵,长宁警方围绕上海动物园周边15处较易拥堵路口及区域设置执勤岗位,整治交通秩序,防止车辆“拖尾”导致路口堵塞。同时,积极安排协管人员现场引导车辆有序行驶,提高动物园周边道路的交通运能。

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动物园周边的路况信息,呼吁本地游客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此外,长宁警方通过走访协调,逐步在动物园周边区域支小道路开辟了近1000个临时停车点,有效缓解节假日大客流期间游客停车的燃眉之急。

节假日期间,长宁警方还启动了“一室两站”工作模式。在园内治安警务室的基础上,还设立了现场指挥站及临时流动警务站。

着装警力在园区内开展不间断巡逻驻守,及时回应群众所需;便衣民警及保安力量重点对售票广场,及两爬馆、大猩猩馆、熊猫馆等场馆开展全方位的联合巡查,确保游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今年上半年,“110”求助类警情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0%,接报盗窃类案件同比降幅达到了57.2%,动物园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长宁警方与园方合力推进动物园智能安防设施建设工程,园方已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强弱电改造。目前,在上海动物园出入口已安装了13个与派出所指挥室联网的高清数字探头,提高感知端的图像收集效果。

自投入使用以来,分局程家桥派出所已通过平台预警,成功抓获了逃犯,智能安防应用的效果逐步显现。

接下来,动物园原有的标清监控探头也将被逐步替换,园内主要道路、主要场馆的进出口也将加装高清数字探头,实现无死角、全覆盖。老旧场馆内也将加装烟感喷淋设备,在消除消防隐患的同时,提升园内安防设备的感知能力。

长宁警方还在日常会同街道、消防等职能部门,加强对上海动物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每年在上海动物园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培训,不断增强园方安保人员及物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图片:长宁公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