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野蘑菇长,莫乱摘;公园设警示标志,保安加强巡逻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19-07-17 09:50

正是梅雨季,潮湿的环境,各种菌类最喜欢了。前阵子有2人在杨浦区的黄兴公园采摘野蘑菇不幸中毒,经抢救才转危为安。周到君获悉,最近,上海部分有大片阴湿环境的公园绿地,树林下、草坪上,各种菌菇生长,市民切莫乱采摘食用,以免发生意外。目前,黄兴公园已经张贴了公告,设置了警示栏,其他公园有的也有警示标识,并加强保安巡逻,一般发现有市民采摘会及时劝阻。

公园设置勿采蘑菇警示标识

为防止意外再次发生,目前,黄兴公园门口已经张贴了禁止采摘蘑菇、野菜等植物的公告,并设置了警示栏。经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鉴定,市民中毒食用的为肉褐鳞环柄菇。

除了黄兴公园,沪上其他公园也有类似警示标识。多年前,也有市民采摘共青森林公园内的野蘑菇中毒。此后,共青森林公园在野蘑菇易生长的区域设置了警示标识。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内也有野蘑菇生长。公园每年春天举办野菜节时,还会特地制作图文,告知市民游客,马兰头、草头等可以吃的野菜长什么样、位于哪个区域,公园内主要的野蘑菇长什么样,并提醒市民游客千万别采摘。

园方介绍,除了设置警示标识,每年菌菇生长旺季都会加强保安巡逻,一旦发现有游客采摘会及时劝阻,“公园面积太大,保安是来回巡逻的,也总有防不胜防的时候,还是希望市民要自觉,千万不要采摘这些野蘑菇,即便是小孩子摘下来看看玩玩,也不要,食用更是严格禁止,这关乎生命安全。”一名公园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公园绿地,一些小区因绿化环境较好,也会在较为阴湿的地方发现野蘑菇,市民同样不要去采摘。

上海地区有哪些常见的有毒蘑菇

据悉,自然界的毒菌估计达1000种以上,我国至少有500种,上海地区估计大约有30多种常见毒菌。

上海地区常见或有记录的菌菇涉及多个科,包括伞菌科、蜡伞科、粪锈伞科等,具体有大青褶伞、肉褐鳞环柄菇、栎金钱菌、白黄小脆柄菇、墨汁拟鬼伞、晶粒小鬼伞、乳白锥盖伞、红鳞花边伞、芥味滑锈伞、红鬼笔、五棱散尾鬼笔等。

这些蘑菇有的已经被证明有毒,个别毒性还很强,有的虽然毒性未知或者可以采食,但鉴于普通市民无法区别这些蘑菇,还是不要采食为好。

据悉,食用有毒蘑菇后的症状有的表现为肠胃炎,恶心、呕吐、腹泻,有的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高血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的症状。最特殊的是出现幻视、幻听及味觉改变与发声异常,行动滑稽有趣;最严重的就是引起死亡。

一旦误食毒蘑菇应尽快就诊

参与救治2名食用毒蘑菇中毒换阵的新华医院医生介绍,食用毒蘑菇后,其发病初期往往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容易被忽视,继发肝肾功能损害,之后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表现为烦躁、抽搐、昏迷,死亡率极高。目前,在治疗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主要以早期的催吐、灌肠、血液净化、脏器功能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

医生表示,蘑菇中毒通常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只有尽早与医生沟通,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