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鸟瞰、俯瞰……随着无人机的诞生,越来越多从空中拍摄的纪录片出现在我们眼前。
不过BBC这部纪录片与众不同。《从太空看地球》不仅借助了地面和高空摄像机,还利用了遥感卫星观察这个星球,甩开了其他纪录片不止一个身位!
拥有如此的“高度”,使得水流、草木、人类皆如绣娘,在这部星球上编织出奇妙的图景。更棒的是,这部纪录片还提供了相当密集的知识点和另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身为蝼蚁不能明白的事情,直立为人或许还不能明白,但当你“跳出三界外”来到了太空,却突然懂得了何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巴西伦索马拉伊思沙洲
难怪,网友再次为BBC的纪录片打出了9.5分的高分。每集50分钟,总共只有4集,周到君每多看一集,内心就有着又少了一集的失落……
你能否想象?上帝视角的地球实在是太好看了。
美国格林河雕琢出的幽深峡谷延续数百万年,如同中国人的图腾龙。
极光在大地犹如“绿色的舞裙”,在高空有着毫无保留的奔腾。最奇妙的是,在30万米高空时太阳粒子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极光便从绿色变成了红色。
都是相当盛大的景色,那么传说中能从太空上看到的长城,会在这部纪录片中出镜吗?暂时没有,但这部纪录片有相当多的中国景色——鄱阳湖随着季节扩张收缩、西南地区数百万株油菜花开放、上海在夜色中放光明、少林寺千名弟子舞出整齐划一的动作、戈壁滩晒出红彤彤的辣椒……
只能说一句,震撼!
作为中国第一淡水湖,鄱阳湖在太空中清晰可见。
但有一个特征,不仅是太空看得到,更是只有在太空才能看得全。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季节切换时流域面积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三个月后,它几乎完全消失。”
鄱阳湖中这栋神秘的古建筑也会趁此机会“重现人世”。在鄱阳湖11月份到次年4月份的干涸期,落星墩上的石头建筑会浮现在水面之上,它已经屹立水中有千年之久了。
为此动物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跟随鹤群飞翔了5000公里的幼年白鹤,在鄱阳湖讪讪地从妈妈嘴里讨东西吃。不料,妈妈无情地拒绝了它,它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小鸟,委屈地低下了头,看样子快要哭出来。
BBC解释说: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鄱阳湖的湖面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却。如果不抓紧时间各顾各吃饱肚子,就没有办法为往返西伯利亚的旅程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是其他家族的鸟,到这片水域吃东西,更免不了一场华丽丽的的“白鹤展翅”大战。
继贵州贵安新区樱花花海,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又有一片花海被BBC曝光了。
中国西南部的数百万株油菜花,占据了全球20%的菜籽油产量。它的规模之大,以至于只有从太空中才能看到如此大规模的色彩变化。
在这片美不胜收的天地,有一对采蜜人父子来了,但是“天气太冷了,蜜蜂哪都不想去。”
从高空中可以看到,天上有厚厚一层云层。初春的下雨天春寒料峭,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太阳。当太阳出来了,100万只蜜蜂就都飞出去工作了!
人类建造的景观不仅限于农业,还有钢筋混凝土的城市。
从太空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夜色中的上海被灯光勾勒出来的城市街区。中心最为明亮,四周犹如螺旋臂一般伸出。城市中心暗色的游龙便是黄浦江,在城市每一处弯折,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胜景。
除了上海,世界上不少城市都在这部纪录片中穿插出镜了。或将在未来被海水淹没的威尼斯,浮在海上看起来既脆弱又美丽。分隔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维多利亚湾,映衬得两岸的建筑物黯淡无光、促狭紧迫。
如果从高空看奥运会的开幕式,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有意思的是,BBC特意来到了河南登封,从地面和高空拍摄了少林寺武林学校“功夫小子”们的表演。
身着统一的“中国红”,近万名学生打拳、变换队形、呈现了几乎同步的表演,堪称最壮观的“课间操”没错了!
在中国的戈壁滩,几百万格红辣椒被铺在烈日下晒干。从高空看,就像大地的“指纹”。
虽只是浮光掠影的几个片段,却足够让人想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个国度,去看看这个世界。
除了美景,这部纪录片最令周到君震撼的是——原来人类可以成为整个星球的“医生”。正如纪录片旁白所说:
从太空视角看到的影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看待地球的方式……如今,卫星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能帮助我们监测地球的健康状况,看看哪些地方的生命力旺盛,但更重要的是,看哪里收到了威胁。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在变大,同时,我们对这个多彩家园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空中有4800颗卫星,可以俯瞰到一些动物个体,并在地面同时进行追踪。肯尼亚的象群、南极洲的帝企鹅群、贝加尔海豹崽、非洲毛皮海狮、喜马拉雅的金丝猴都在其内。除此之外,地球纷繁的图案不仅有令人赏心悦目的价值,还有检测地球健康状况的价值。
比如说,珊瑚礁附近“光晕般的秃圈”,是珊瑚礁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向上的证明。这些奇特圆环实际上是被生活在珊瑚礁的鱼群吃光啃完的。兔子不吃窝边草,但它们不是兔子。
反过来说,如果不存在这样的迹象,这便是令人相当担忧的问题了。通过对比卫星拍摄的2016年和2017年的照片,科学家发现大堡礁的颜色消失了,它正在死亡。气候变暖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水温上升则使得居住在珊瑚内部的微小藻类急速增长、产生毒素,珊瑚虫受到这些毒素的危害,膨胀到原来大小的三倍,最后体内喷出一团微小的彩色海藻,碎裂,白化……
这可能对居住在这里的上千种生物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包括来这里做客的小须鲸。
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图案”。
生活在不毛之地南极洲,我们如何发现帝企鹅的踪迹?原来是靠它们留下来的痕迹——棕色的粪便!
由于它们需要靠饮食地上的冰块获得水分,它们在居住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迁移。这就使得地面上的褐色板块分布越来越广阔……
依靠这个办法,科学家已经在近年找到了26个新的帝企鹅群,相当于全世界已发现的数量翻倍。
发现新种群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因为帝企鹅赖以生存的海冰正在变少,南极洲产生了一条宽约450米,长约200公里的缝隙,约有20%的帝企鹅可能在下个世纪消失。
论萌萌哒,帝企鹅第一,小海豹可能只能屈居第二啦!
不过,它们遇到了一样的危机——气候变暖和冰块融化。
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些巨大的黑环。他们担心的是,这些黑环会造成南极冰川崩溃,形成阻隔小海豹上岸的“浮岛”。一旦冰环出现了,小海豹有可能被困在浮冰或开阔水域。
不过经检测,在冰层下方呈环状上下翻滚的强大洋流,是造成冰环出现的主要原因。即使黑环开始破裂,湖面其他地方的冰块依旧牢固。
这里仅例举了3个例子,这部纪录片通过最前沿的科技展示了人类在太空越来越好的“视力”,以及越来越强的解读能力。
配合宏大中蕴藏着悲悯的背景音乐,纪录片的寓意呼之欲出:人类正在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能够改变地貌,能够毁灭生态,也能挽救生命,那么我们也应该做更多事情来保护这个星球,不是吗?
《从太空看地球》
放映时间:每周三上午10:00更新一集
播放渠道: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