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击败了人类围棋选手,首度让普通人见识到AI技术的强大,此后,关于“AI能否取代人类”的命题,至今仍成为大众热烈讨论的话题。
然而在三年后的今天,人类在一项新技能PK中,竟一举战胜了AI。
什么技能?垃圾分类!
7月20日下午,在徐汇区康健社区丁香园,来自康健街道丁香迎春居委会垃圾分类志愿者张晓玲阿姨,与使用淘宝AI垃圾分类小程序的志愿者、阿里巴巴拍立淘运营专家刘昕,就垃圾分类识别准确度,进行了一场激烈比拼。
现场摆有矿泉水瓶、绿植、吃剩的面包、玉米棒等不同种类的垃圾。周到君注意到,张晓玲阿姨获胜的那几题都不简单。
比如一盆绿植,小程序的识别结果是湿垃圾,而张晓玲阿姨回答,绿植本身是厨余垃圾,但玻璃容器是可回收垃圾。
又如药品包装袋,小程序识别为干垃圾,张晓玲阿姨说如果里面还有没喝完的药,那残留物为湿垃圾,倒干净以后的包装袋才是干垃圾。
显然在垃圾分类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上海阿姨更胜一筹。
刘昕表示,为了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淘宝与支付宝陆续上线了扫一扫识别垃圾分类功能,基于淘宝商品数据,目前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0%。
但这还不够。因此,阿里巴巴公益正式聘请了包括张晓玲阿姨在内等5名社区志愿者,作为AI训练师志愿者,聘期为一年,主要工作是通过AI垃圾分类小程序,对识别结果进行纠错反馈。
支付宝高级技术专家程远表示,现在是人工智能向阿姨们学习垃圾分类,以后人工智能就能反过来帮助更多人进行垃圾分类。
据了解,阿里公益还将邀请1000位AI训练师志愿者,共同训练AI,争取让智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9%。
刘昕表示,有了高识别率作为支撑,未来才可能将图片识别技术安装在垃圾桶上,每次扔垃圾前只要扫一扫,就能正确分类。
实际上,上海的阿姨妈妈们并非一开始就了解垃圾应该怎么分。
李虹阿姨也是一名丁香迎春居委会垃圾分类志愿者。她坦言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起初总误以为粽叶和玉米叶是湿垃圾,后来看了报纸电视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干垃圾。
这次,李虹阿姨同样被聘为AI训练师,为了“顺利上岗”,中午她们还进行了相关培训,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手机小程序,学会如何在发现识别错误时上传图片等操作。
7月20日是上海今年正式出梅的日子。
尽管天气闷热无比,但在小区内,周到君还是看到张晓玲和李虹阿姨等志愿者们,在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飞行棋等科普类小游戏,希望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而平时,张晓玲和李虹阿姨还会在垃圾箱房旁做志愿服务,指导大家正确扔垃圾。
在她们身上,透出的是上海阿姨的热情与热心。
也难怪,周围居民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她们频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