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旬,周到君惊喜地发现:从小读到大的《读者》,竟然在外滩开了一家“最美书店”!
将近一年过去了,读者书店已经开成“连锁店”,读者·北站阅读空间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不过,最令周到君眼前一亮的,却是店内销售的杂志侧背包——《读者》也开始做周边了,你愿意把它背上身吗?
可以背着走的《读者》售价136元。店员告诉周到君,这一系列“杂志包”有三种替换封面——娜仁花、蒙娜丽莎和环保主题。你也可以换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小背包。
为什么选用这三个封面?《读者》创刊于1981年,最早的名字是《读者文摘》,娜仁花是第一期的封面。这张封面充满了80年代的时代特色——用电影女明星的大头照,娜仁花的眸子在照片里闪闪发亮,有一种“红色浪漫”的时代感。
设计者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推出了与娜仁花相对应的西方女神款——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略微抽象的风格,沉静中透着贵气的墨绿色,可以说非常适合出街。
还有环保主题——期数为2018年16期,封面为蓝色的海洋,文章标题有《永恒家园》《挥霍的时代》《世界尽头》等。这是三款包包中,唯一一款和当年的杂志封面全部对得上的,考据党表示十分舒适。另外,三种封面分别为蓝色、绿色、红色,凑成的RGB三原色总有一款符合您当下的心情。
除了颜值,这一系列侧背包还主打环保理念,致力于成为“环保者的包”。包的材质是水洗牛皮纸,由天然纤维浆制成,自身具备降解能力;收纳封面的透明覆膜则由EVA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两者在回归大自然后都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太适合垃圾分类的上海了!
侧背包的尺寸19cm*27cm,整体大小和一个iPad相当,足够日常通勤使用。水洗牛皮纸可直接在清水中浸泡清洗,很实用很接地气。总体来说,《读者》杂志推出的这款文创兼具情怀和设计感,适合忠实读者入手。
背着“杂志包”行走街头,想必有很高的回头率,那么有多少人决定购买?
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蔡志文告诉周到君,3款包上市近一个月,目前销量还不错,销售数字主要集中在线下店。而且,这不是他们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文创。首款文创产品读者·笔记本上市于三月底,至今有近8000本的销量,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相对于侧背包,这款读者自研的笔记本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封面也突破了《读者》的既有印象。两幅封面的作者分别是职业插画师、视觉中国签约画家Huang师傅和自由插画师、美学硕士、曾获多项插画奖项的Shi咪,画风天马行空,充满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最值得点赞的是,这款笔记本没有忽略文创中“创”的成分,不仅有六种封面插页替换方案,同一种图案还有彩页和填色两种插页,可以由你决定它的色彩。侧背包和笔记本还存在着继承关系——两种产品的封面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而在他们业已推出的文创产品中,最具跨界勇气的莫过于读者X宜氧联名款家居——落山边几。如果说读书适合正襟危坐,看杂志更适合斜倚沙发,在边几上搁着一本杂志、一杯茶水,伸手的距离还能拿到放在牛皮兜上的本子、杂志、纸笔……
蔡志文透露道,未来他们还将推出其他和书香生活相关的文创产品,包括钢笔、香水、书签、月历卡等。
作为亚洲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的读者量堪称巨大,但它也难免受到期刊业集体下滑的影响,在近十年来一直在努力转型:
2010年,读者数码成立,先后委托其他公司推出了4代电纸书和平板电脑,以及两类型号的读者智能手机;
2012年、2013年参与投资了7部唐德影视制作的电视剧;
2012年中下旬,《读者》的官方APP登陆苹果应用商店;
2012年底,微信公众号“读者”开始运营,优美隽永的文风和经久弥新的鸡汤经常斩获10万加的阅读量;
2014年,读者传媒成立了北京读者天元文化传播公司,负责官方微信号和电商的运营;
2017年,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8年7月,读者品牌在国内的首家集合概念店读者·外滩旗舰店在上海外滩开业;
2018年,街区公共文化空间读者小站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读者小站·行者空间在甘肃省主要大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面落地。
从目前的举措来看,书店和文创是这一老牌杂志最近的发力点,而它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坏。今天的《读者》,正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既温暖又年轻。
去读者书店买一本《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怀念青春”的方式。不过你知道现在一本《读者》杂志,要九块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