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第十九届暑期创业实战赛刚刚在成都结束。
5支团队的20名大学生,依托2000元启动资金,实施自主创业方案,在10天的时间里比拼创意、磨炼意志、体验生活、最终实现盈利近万元。
比赛的收益将通过学校在云南寻甸的研究生支教团全部用于回馈社会。
在抵达成都前,五支队伍都事先写好了创业方案策划书,并经过了团队答辩、专业培训、实战路演等重重考验,大家都信心满满。
然而,创业策划书是理想,落地实干才是真本事。
对于创业理论丰富但实践经验为零的5支团队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创业比赛,更是一场生存战。
他们背着创业计划书,带着理想与雄心、憧憬与期待,穿梭在成都的各个角落,奔波于成都的大街小巷,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常常碰壁受挫。
由刘逸捷等名4同学组成的“流浪花梨”团队提出了“小陪伴,大成长”创业计划,通过举办益智、手工、游戏等项目来丰富暑托班儿童的课余生活。
但是来到成都以后,“流浪花梨”团队方案“水土不服”,屡屡受挫,处处碰壁。
创业第一天,多家教育机构、社区电话沟通和实地洽谈未果,虽然得到了负责人认可项目计划和质量的反馈,但仍然没有机会推进,无法与市场上体系完善的课程相比拼。
几经辗转,只在一家暑托机构获得了一次试讲的机会,团队成员一次次进行教学大纲和试讲的修改与演练,只为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合作。
“流浪花梨”团队首日与这家暑托机构签约之后,便再没能与其他机构达成合作,原有的创业计划陷入停滞。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创业方案在成都行不通,迫于生存,迅速调整了创业思路及盈利模式,成为实战赛中适应最快的团队。赛程开启3天便积累了2430元的收入。
而其他的团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们都爱脆香米”队在成都街头销售文创,却被城管一再驱逐。
“章鱼哥的黑管乐队”队谈判合作多次被拒,大学生的专业咨询在资质和服务水平上屡遭质疑。
“柚子队”精心准备机器人编程课程遭遇“零生源”窘境,新生团队缺乏教育行业创业信任,举步维艰,加之前期大额投入陷入财政危机。
在赛程进行到一半,“流浪花梨”团队主动向其他团队提供了建议与支持,4支队伍将各自的优势特长借此机会发挥展现,互相弥补各队的缺点不足,他们渐渐合为整体,却又各具特色。
4支团队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从文案搜集到标本制作、从外宣推销到利润分成,他们步调整齐,就像同一支团队。
合作之后,最高日盈利近千元,而“流浪花梨”团队作为4支团队中提供想法的团队与项目组织者,在盈利分配中取得了最高的分成,盈利情况日益乐观、稳中有进。
当所有队伍都摆脱淘汰危机之后,比赛的最后一天,各团队联合举办了一场纯公益性的教育体验会,微景观、机器人、成都特色文创书签以及热缩片等。他们将收获和体验到的温暖和帮助传递给成都市民。
“这次创业之旅,听到的故事,远比想象的精彩;看到的风景,也远不止一条巷子的宽窄。”这是“流浪花梨”团队队员发自内心的感悟。
华东理工暑期创业实战赛至今已经走过19个年头,共吸引万余名华理学子报名参加,超百支团队进行了异地生存创业体验,一直是华理青年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选手们的足迹遍布上海、北京、杭州、青岛、长沙、温州、深圳、南昌、南京、天津、福州等10多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