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热带雨林珍奇植物,松江青少年赴西双版纳互助研学~~


作者:杨青霞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9-07-29 11:42

日前,松江区组织松江七中、上海对外贸易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的部分优秀学生,远赴西双版纳开展“云牵沪滇,爱在行动”互助交流研学活动,在双方的青少年心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加深了两地青少年的深厚友谊。

两地师生用舞蹈拉近距离

7月14日上午,松江青少年驱车赶往勐海县,来到了群山包围的西双版纳勐海县第一小学。这所刚刚迁址成功的美丽小学,就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一下车,松江少年就受到了来自勐海县第一小学同学们的热情欢迎,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孩子们献上花环,并轻洒净水,以示祝福。

简短的开营仪式之后,两地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艺术节目。勐海县第一小学的同学们,特意编排展示了《哈尼族舞》《布朗族舞》和《拉祜族舞》等少数民族的舞蹈节目,向松江师生生动地展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而松江少年团则准备了器乐演奏《关山月》、花式篮球健美操串烧《律动青春》和民族舞《茶倌》。

在互访环节中,勐海县第一小学的音乐教师还专门为松江师生展示了一节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三跺脚》。在场全体师生们共同学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少同学学会了自编自唱简单的民族歌曲,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探究热带雨林珍奇植物

松江少年不仅仅在版纳学校和课程中感知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特色和文化,还深入版纳地区,通过研学和探究,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

西双版纳总人口约83万余人,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民族 。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在本次研学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品尝民族特色餐,观看傣族文化演出,参与泼水节庆活动,参访少数民族村寨等方式,全面了解西双版纳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和文化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松江研学团队通过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望天树风景区的探寻,了解热带雨林内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知晓热带雨林气候特点,通过科普员地详细讲解,更让大家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时光定格在美丽的西双版纳

7月18日,在行程最后一天,全体同学相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二中学,开展结营仪式。

松江区学生代表松江区第七中学初一(8)班的白滢滢同学则将自己几天来的所思所想,在结营仪式上与所有师生分享。

白滢滢提到,这几天,“我每天都觉得有一股情潮在胸中涌动,有万千心语要与这理想而又神奇的乐土亲密对话。我们观看了大型民族表演《傣秀》,游览了热带植物园,体验到真正与大自然接触后的那种清新与明朗、我们还来到独树成林风景区,野象谷等,感受了泼水节的魅力,深刻地感受了当地人民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迷人的西双版纳给我们留下了如金孔雀一般的美丽诗篇。”

“记忆的影片飞快回放,回放到我们来到云南的第二天。那一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勐海县第一小学,与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做游戏。刚进到学校,我们就被热闹非凡的景象给吸引了。放眼望去,小伙伴们拿着黄色的花环一一献给我们,并用欢快的音乐热烈的欢迎我们。走进会场,小伙伴们脸上的笑容灿烂美好,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每一个精彩纷呈的节目深深都吸引了我们,鼓掌声连绵不绝。到后来,我们参与其中,一起唱歌跳舞,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当时唱的歌是《三跺脚》。我们赠送礼物,留下了互相的联系方式,相约以后一起相聚。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坚信,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我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感谢老师,感谢伙伴,感恩遇见,期待未来。”


结营仪式更像是两地师生的欢乐聚会,大家用歌舞节目和拥抱礼物,互送祝福,互道平安。

版纳州二中的同学们在5月份就曾经来到上海松江访学交流,这一次又在版纳再次相见,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