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老街上,开了20年的老上海茶馆近期关门了!
消息传来,让很多人叹息:去哪里可以再觅这样的“老上海时光机”?
开了20年的老上海茶馆,仅仅茶客写的日记就积累了五十几本,一万多人、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人,都在本子上留言。他们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用中文或英文法文等各种文字,写下对茶馆和对老上海的热爱。
游客王大可留言,茶馆更像是一个博物馆,展览的都是老上海珍贵的记忆。可惜,这座老房子就要动迁了,茶馆里的东西,一定要配上这老房子才能有这样的韵味,才能散发这样的记忆。
茶馆在“茶”帜林立的上海老街上。沿着窄窄的楼梯走上去,一眼看到一张旧月份牌,老上海的旗袍美女在那里柔柔地笑着,耳边回响着咿咿呀呀的上海歌曲。
在茶馆里,可以看到有整整一个长廊摆放着的都是老上海的物品,从煤气灯、饼干听、牛奶瓶,到订书机、血压计、华氏温度表,到警棍、汽车牌照、脚踏车牌、门牌,甚至花旗银行的支票簿……这些有年代感的物品,让人瞬间忘了自己身处何处,以为踏入了一条时光走廊。
作家程乃珊生前是这家茶馆的常客。她说,这家茶馆好比一家上海近代城市博物馆。
她这样写道,“老上海的律师执照、缝纫机、救火会龙头……都能在这里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嘛,很多茶客都是来这里‘吃旧味’的。”
老上海茶馆掌门人张荐茗,是个收藏爱好者。最初想要开收藏馆,后来发现上海老街改造,缺少一个有文化主题的茶馆,于是就在老街上开出了别具味道的老上海主题茶馆。
没想到,这一开就是20年。而这里所陈列的物品,仅仅是他几万件个人收藏中的一小部分。电影《色•戒》拍摄时,剧组还专门来茶馆借了道具。
客人们在这里品茶看展,一任时光倒流,从听觉、视觉、味觉,全面感受着久远的老上海风情。
有人形容,仿佛买的不是茶水,而是一张穿梭老上海的门票。
游客李雁说,品味的不是茶,而是味道;来到的不是老茶馆,而是曾经的上海,逝去的岁月。
20年来,这里曾举办过老上海旗袍展、张爱玲《太太手稿》展、《孝文化 海上行》文物展等轰动一时的展览。
张荐茗还曾和程乃珊等作家名人组织了系列老上海沙龙。
老上海茶馆独特的味道,让它成为一个上海地标,不仅是游客打卡的地方,也是中外媒体热衷报道的对象。
不少杂志、电视节目,但凡做上海旅游、上海历史专题时,都会慕名前来采访拍摄。
20年间,每逢周六、周日,老上海茶馆都有江南丝竹的演出,整整坚持了20年,英国BBC特意前来录制了节目。
每个月,茶馆还举办《学说上海话》的公益活动,深受市民欢迎。
东方卫视为茶馆拍摄了专题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茶馆蹲守,从开门到关门,录制茶馆一天的声音。
20年来,茶馆人来人往,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有人在留言本上写下心情,有人写下理想,有人写下爱情。还有人想要在这里,等待一个当年一起来品茶的人出现。
它先后荣获上海十佳茶馆、全国十佳茶馆,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老上海茶馆”国际十佳“国际交流典范茶馆”。
一位游客留言,我会因为这个茶馆,而爱上这座城市。
老上海茶馆,早已不仅仅是喝茶这么简单了。它本身也成为老上海的见证,一个文化符号。
听闻老上海茶馆近期因地块改造而关门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大家纷纷觉得可惜。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说,“这里与其说是茶馆,更确切地说是‘老上海文化的还原与传承’。”
他表示,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好可惜!好痛心!期待它的再现,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予以关怀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