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为民:“用全媒体思维,主动突围,不断转型” 海派电视领军人物转战电影教育事业


作者:叶莹 张谷微
编辑:叶莹
时间:2019-07-30 14:59

上海温影很独特,也是中国影视教育界一颗代表电影工业化希望的种子,它被种进了上海并成活了5年,而且还挺顽强!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同时,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就像哪吒,村民们都认为他是个妖魔。不过,“哪吒的命就是不认命”。                                      ——蒋为民

媒体圈的人或许对蒋为民并不陌生,她是一个不断在挑战着自己、不断转型中的资深媒体人,海派电视领军人物。如今,作为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她的身影又频繁出现在电影圈。日前,蒋为民在接受新闻晨报周到专访时谈到,她十分看重“融合”这个词,早在7年前,她就以博士论文的方式提出要开拓全媒体业务渠道和经营模式。而投身电影教育工作,致力于中国电影工业的复兴,则是圆了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专访人物介绍:

蒋为民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

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二十年的电视传媒从业管理经验,前东方卫视、生活时尚频道总监,任职期间,领衔策划了数十档原创节目,打造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多档爆款,也在不断以创新理念带动电视行业发展,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迎难而上转战视频网站土豆网,成功拓展多向网络运营策略。曾多次担任国内外权威比赛专业评审。二十年海派电视领军人物,十年影视发展肩负重任。对于电影,秉承赤子之心。

专业分享,获授智库专家证书

7月27日,蒋为民做客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的“几何书房”节目,在节目录制现场,围绕“上海与电影的前世今生”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她谈到,中国电影的诸多第一次都发生在上海。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上海电影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创作低潮期。

她认为,上海电影的短板在于企业和人才。中国影视高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普遍存在着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严重不符的短板,比如电影高校主要培养演员、导演,或者是学术型、评论型的人才,但面对电影工业体系中需求量最大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极度缺乏。

基于此,上海市政府在2014年重点支持建设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原汁原味引进北美化工业标准,以一年制培训为主、重实操、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影视创制人才。今天观众们熟悉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已经有了温影校友的身影,例如《流浪地球》、《海王》等等。

室外是炎炎夏日,室内是蒋为民关于影视行业的见解与经验的热情分享。节目现场,陆家嘴读书会特别授予蒋为民智库专家的证书。

节目后,蒋为民谈到:

在节目录制现场,我不是在为温影做广告,是在探讨温影现象。“非学历高等教育,民办非企业性质,北美电影工业标准,一年制实训课程,英语教学为主”——上海温影很独特,也是中国影视教育界一颗代表电影工业化希望的种子,它被种进了上海并成活了5年,而且还挺顽强!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同时,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就像哪吒,村民们都认为他是个妖魔。不过,“哪吒的命就是不认命”。

开拓全媒体经营模式,保持内容底线

谈及自己加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理由,蒋为民觉得这是一个对双方都很有利的选择。对于温影而言,她可以帮助它去搭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而对她本人来说,这是她的职业理想。

蒋为民笑说:“电影+教师这个岗位是为我准备的,是老天给我的奖励。”她自己非常喜欢做老师。“我从30多岁开始就认为,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一定会在学校。”本科念的中文系,但她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电影。“我从高中开始就发表影评,曾获得中学生影评小组二等奖。”一谈到电影她就充满了激情。

融媒体、全媒体是时下热点,身为一名资深媒体人,蒋为民也有很多话想说。她在复旦大学就读博士期间正是主修了有关融媒体的内容。早在7年前,她就在博士论文中做了关于SMG全媒体的战略分析,提出,只有像SMG那样主动突围、借助数字化科技之力、开拓全媒体业务渠道和经营模式,才可能避免被未来媒体边缘化的命运。

她不仅这么想,也在这么做。她尝试过做内容孵化,开发全媒体的内容,做过定位女性社区平台的新媒体项目《十三姑》,还曾是卫视总监转型做互联网视频网站首席内容官的第一人。她这样评价自己:“那是一段既成功又不成功的经验。我成功地成为了一个转型的案例,也让土豆网在我在位的两年里在媒体属性上有了一个转型,土豆网转得更像媒体。但失败在于我没有坚持。”

早在2009年蒋为民加盟土豆网,任首席内容官,制定了从纯粹的分享视频网站走向“YOUTUBE+HULU+HBO”综合模式的“全土豆战略”,使其有效稳固了在中国视频行业的主流地位。她认为:“视频网站要走媒体化路线,必定首先要了解和接受中国国情,保持内容的底线,具备一定的媒体责任心,在此基础上才有种种发展的空间。”

致力于中国电影工业的复兴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有两个口号:“作品说话”、“学生导向”。在蒋为民眼中,这两个理念在理论上都是教育的本质。她把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定位成中国最好的国际化的电影学院。

纯美式的教育体系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是温影的特色。她坦言,上海温影的魅力与风险俱在,“虽然无法提供学历,但它的体系特别好。它不是完美的,但是它独一无二。”

蒋为民认为,电影强国首先是电影人才的强国,而“中国缺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电影人才,包括电影管理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温影的出现十分必要。

“太湖大学堂是一个很特别的案例,很中国,很国际。”蒋为民认为,太湖大学堂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有着相通之处,前者是古为今用,后者是希望西为中用。“温影把西方一套工业化的体系、专业化的思想引进来,希望能够和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蒋为民认为,上海没有电影工业太久了,是时候复兴了。她的终极目标与理想是,希望温影的学生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温影第一个五年培养了400位符合国际化影视制作标准的学生,第二个五年我们希望培养1600位学生,为中国的影视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蒋为民主持2019年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电影教育创新论坛

她相信,全球影视创制人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美国、印度还是中国,真正需要的都是热爱电影的,可以脚踏实地、不清高的,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有很高审美素养的,同时不断去学习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这样一些人才。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