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高龄的诺奖得主杨振宁特意从北京飞来上海,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站台。半个世纪前,他曾与爱因斯坦有过数面之缘,昨日特展现场,却为不曾留下合影而遗憾。
昨天,杨振宁与妻子翁帆十指紧扣,一同参加了“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开幕式,他思路敏捷、侃侃而谈。
一个半小时接触,却没有得到什么智慧
大半个世纪前,杨振宁还是一名年轻的博士后。1949年,他加入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当时,他多次出席过爱因斯坦的讲座,并和爱因斯坦及其家人有过好几次接触。
五十年代初,杨振宁跟李政道合写了一篇关于统计力学的文章。爱因斯坦对此非常感兴趣,邀请这两位年轻的物理学家一同聊聊。两人在爱因斯坦的办公室里,与他谈了一个半小时。
杨振宁回忆,面对这位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师,其实心里有点紧张,再加上那时爱因斯坦已经年迈,说的英语里又掺杂了很多德语,杨振宁又不懂德语。“所以,那次我很荣幸地有机会跟爱因斯坦近距离接触了一个半小时,但回想起来,我没有得到什么智慧”,杨振宁笑道。
而杨振宁的遗憾是,他一生不曾跟爱因斯坦有过合影。1954年,也就是爱因斯坦去世的前一年,他带着儿子遇见爱因斯坦,儿子有幸和“爱豆”同框拍照,这张合照被他珍藏至今。
在杨振宁看来,爱因斯坦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家,“他把人类对整个宇宙的构造引入非常重要的方向”。
杨振宁说,爱因斯坦在为人处世上很有意思。比如,他写的一些非科学类的文章都很短,可是都很中肯。“我由衷佩服的是,在居里夫人去世时,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纪念她的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却对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影响做出了简单又重要的评述。我虽然不懂德文,但据朋友说,他的德文文章比翻译出来的英文文章还要有力量。”
期待未来的爱因斯坦
提到爱因斯坦,就不由让人想到他提出的“大统一理论”,也就是把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统一起来。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把强作用力、弱作用力和电磁力这三个力统一起来,但关键的引力如何统一进来?
杨振宁表示,“或许三五十年这个问题都不会解决,但我期待未来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时光机器”提供了理论假设。不过,在杨振宁看来,“时光机器”目前为止还停留在科幻阶段。
当被问到如果有时光机,最想穿越回哪个时代时,杨振宁思索再三,说了一句话“最幸运的是能够看到祖国崛起。”
2003年,杨振宁回国。但他坦言,早在这之前,就有了回国的念头。
1997年,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王大中和杨振宁在北京相谈,希望他回到清华,帮清华设立一个研究院,发展科学研究。这在杨振宁看来,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便答应了王校长。但他坦言,“当时在清华发展一个中心并不容易,也没有房子,加上当时我的太太杜致礼身体非常不好,种种问题加在一起,就拖了好几年;一直到2003年,杜致礼去世,我就回来了。”
2017年,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杨振宁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我本来就是中国人,只是后来到美国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当时因为要到世界各国参加学术活动,所以和很多华裔科学家一样,都入了美国国籍;直到2004年回国,很高兴地恢复了中国国籍。 ”
坚持每天拄拐走路十分钟
97岁高龄的杨振宁仍然头脑清晰,声音洪亮,说到自己的长寿秘诀,他将其归功于基因,特别是母亲基因。
“我们杨家人历来都有糖尿病,到我和我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没有,感谢母亲给了我长寿的本钱。”
尽管不能长时间走路,杨振宁还是坚持每天拄拐走路十分钟。走路这项简单的运动对他来说是如此有效,走几分钟后,身体就暖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