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最近的天气只有 热!热!热!
高温天气不来则已,一来不走,各路大神纷纷祭出消暑绝招:有的人直呼“命是空调给的”,有的人冰西瓜配Wifi,有的人一天三次冷水澡……
但小编发现了消暑新妙招,想学的,接着看,立马分享!
近日,小编和小伙伴们有幸在下塘街“三宅”听取了一场关于古人如何消夏的“南村讲堂”,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主编杨金志主讲。
杨金志从古诗词中提炼出“读书”、“午睡”、“纳凉”、“玩耍”四大消夏方式。
身处古朴雅致的“三宅”,入耳是意蕴悠长的古诗词,满场诗意之中传来了阵阵凉意。
听完这场讲座,小编的文化值立马“蹭蹭蹭”地高涨,快来看看现场内容转播,一起凉快一下吧~
一、消暑诗
唐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更难与人同。
诗魔白居易是最直白的,清空杂念,端坐院中,心静自然凉。忙碌的你,在盛夏之中,是否能学会放下,寻一片清净,静静感受夏日清风。
二、夏日山中
唐 李白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诗仙李太白恣意洒脱,率性而为!描绘了山野林间,四下无人,山风爽朗,溪水清冽,除裳以解暑之热,好不快活!
三、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诗魔直白,诗仙洒脱,苏舜钦则描绘了一副闲适慵懒的午后时光。烈日晃晃,庭院树荫下,竹席沁凉,耳边蝉鸣鸟叫,周身微风轻拂,心中的燥热也一扫而光。
四、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 项鸿祚
水天清话,
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
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
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
明朝便是秋声。
夏日自然少不了纳凉。交椅、板凳、蒲扇,邻里们或聚集在小小弄堂口,或围拢在开阔庭院中,或坐或靠,闲话家常。阵阵微风消了暑气,也暖了人情,相信炎热的夏季过后,凉凉秋意即将到来。
五、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仿佛成了炎炎夏日的代名词。炎热的天气使人精神困顿、食欲不振,三两夏日酸梅不仅能使人胃口大开,更让人精神振奋,搭配一场惬意的午后小憩,岂不妙哉!
六、天净沙•夏
元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大雨冲刷了焦灼的世界,云销雨霁,高温随着蒸腾的水汽消散些许,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清香扑鼻而来。此时的夏日不骄、不烈、不灼,立身其中,静静享受这宜人的时光。
七、寄皇甫七
唐 白居易
孟夏爱吾庐,陶潜语不虚。
花樽飘落酒,风案展开书。
邻女偷新果,家僮漉小鱼。
不知皇甫七,池上兴何如。
人人都觉夏日暑热,唯孩童除外。只要有玩伴在旁,再炎热的天气,孩子们都浑然不觉。小伙伴们三五成群,追逐嬉闹、玩耍游戏,汗水浸湿了衣裳而不自知,只知快乐非常。如此单纯、贪玩爱玩、容易满足的孩童天性战胜了夏季酷热。
读至此,不知你是否也回忆起从前的夏日午后,凉席、电扇、午后美梦,晚饭后热气渐渐消散的夏日傍晚,交椅、板凳,老式蒲扇,弄堂口乘凉,邻里间闲话,孩子们不知疲倦的绕着场地疯跑,汗水打湿了脸颊、头发、衣裳。
而后骄阳西落,月上梢头,夜色包裹住被炙烤了一天的世界,各家拎起板凳,唤童归家散。
祝各位粉泗们,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