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娱乐圈”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喧嚣?浮躁?还是,“贵圈真乱”?
但在很多被称为“老记”的资深文艺记者心目中,以前的娱乐圈,并不是这样的。
正在上海书展亮相的《我怕记忆太短,遗忘很长》,就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远古”(其实并没有那么远,只是十多年前而已)“美好”(用作品打出来的那种美好)的娱乐圈。
作者韩蓓,曾任浙江青年时报文娱部主任,“读书周刊”主编,资深电影、文化记者;近年转型影视制作,担任多部电影宣传策划、文学策划及联合制片人。
在韩蓓看来,2000年最初的十年,可能是“中国娱乐新闻最好的年代”。很多文艺记者,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一个文化记者,而不是现在所谓的“娱记”。
《我怕记忆太短,遗忘很长》收录了韩蓓在将近二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对张国荣、梅艳芳、刘德华、张曼玉、周星驰、巩俐、姜文、王志文、于冬等娱乐圈人士的访谈、印象记及娱乐圈大事件回望。
8月17日15:45,韩蓓将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二活动区举办签售活动,博纳影业副总裁陈庆奕担任嘉宾。
关于娱乐圈,关于文艺作品 ,关于明星,韩蓓这么说——
”作为文娱记者的我们,真正关注的明星、导演都是有作品的,关于他们的艺术理念,他们看待生命、死亡、爱和理想的态度。
而多数被访者,尤其是对他们的独家专访(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家”和“一对一访问”),彼此都是认真的,少有经纪人操纵下对外口径一致的通稿式回答,而是两个人的对话。”
在做娱乐记者的十几年中,我亲历了很多人事,觉得多数成功而优秀的导演和明星,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坚持,不怕吃苦,付出很多。那时候优秀的电影也很多,常常在多年以后还让人忍不住回味。总体而言,那个年代的演艺工作者,普遍认为拿作品说话才值得骄傲。
现在的娱乐圈,依旧有成功的艺人,但这种成功和优秀是两码事。
我书中写到的很多人,他们一直很红,已经红了二三十年,并且我相信还会红下去。因为每一步都来自他们的不懈坚持、严苛要求和职业精神。
现在娱乐圈红人也很多,我转行电影的这些年,为了寻觅合适某部影片的所谓当红或流量明星,会关注更多的艺人。我甚至来不及记住他们类似的面孔,就迅速过气。走红的寿命比一罐凤梨罐头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