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高原梨口感细腻!酸甜爽口!”“云南的诺顿火腿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好吃!”“新疆的哈密瓜又甜又沙!”……在2019年“百县百品”精准扶贫行动启动暨首批入围产品评选活动现场,20多位来自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县长、区长、企业代表们纷纷真情推荐,不少上海市民购买热情非常高涨,家住延平路的刘女士看到新疆大枣特别实惠,连说:
“我买了两袋,家里人平常就吃红枣,新疆的品质还特别高!”
为了让更多上海市民能买到绿色优质农产品,今年上海启动实施“百县百品”工程,筛选认定100种左右特色鲜明、品质稳定、竞争力强、辨识度高的区域品牌农产品稳定供应上海市场。也就是说,上海市民购买的这些农产品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等对接上海市场,而且是当地贫困户种植的,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让更多当地老百姓脱贫。
据了解,上海对口援建7个中西部省区20个地州101个县,物产丰饶,具有生态有机绿色的好品质,但也面临长在深山人不识、叫好不叫座、质优价不优的困境。为建立长效的农特产品供应体制和销售机制,“百县百品”将保留自有品牌,也受权使用统一“百县百品”标识,渠道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让品牌孵化贯穿消费扶贫始终。
目前,“消费扶贫”创新了多种模式,比如静安区去年以来采取“线上销售+线下推广”策略,形成农产品“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银行”的推广模式等。事实上,“消费扶贫”更应该从上海市场实际需求着手,打响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真正找到市场接受并且需要的产品,从而真正让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卖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