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近日,太湖大学堂校长郭姮妟来到学习读书会,与读者们分享南怀瑾先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太湖大学堂所秉持的教育原则和师道精神。
南怀瑾先生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
晚年的南怀瑾先生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于90高龄主持创办了太湖大学堂,太湖大学堂也是承载南怀瑾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
南怀瑾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坏的变成好的,让大家向善,有了善念以后做好事回馈。帮助别人,最大的收获者其实是自己,有慢慢的幸福感生发出来。
1997年,郭姮妟等人开始在南怀瑾的指导下正式推动儿童诵读经典。南怀瑾提出:“必须中文、英文、数学三者一起并进,同时重视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只偏向某一门学科。”
南怀瑾先生希望太湖大学堂不只是研究知识,更是能够把知识的学习具体落实,能够研习的地方。所以要封闭式的,大家聚在一起,互为老师,共同学习。
国学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一门可供学习的知识,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
南怀瑾先生认为,除了背诵以外,还要给孩子讲经典。
郭姮妟认为,教授传统文化第一是经典诵读;第二是一定要上符合政府要求的语文课程;第三就是教授们怎样解读古文,怎样培养看得懂古文并且喜欢古文的孩子。
除了教会孩子诵读四书五经以外,还要教会孩子们叠被子、洗衣服、做饭等基本生活技能,这也是生活教育和体验式教育的结合,把经典理念所传授的东西落实到生活当中。
此外太湖大学堂还会安排游学以及一些特殊的体验课程,训练孩子们的国际观以及认识自身的能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南怀瑾先生认为,很多事情不是靠想出来的,是靠自己静下来以后,可能在灵光一现间,才会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
“知”其实就是控制自己念头的能力。这也是南怀瑾先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南怀瑾先生常提到教育的两个本质,一是善念,二是要按照自己的禀赋“站”起来。“知”的功能非常重要,训练“知”的能力是太湖大学堂一个特别的教育理念。
郭姮妟坦言,在南怀瑾先生的指导和教育下,她始终认为,对小朋友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生活的教育,更加重视感恩、感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