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丨特色小镇:朱家角的报业文化:老报纸的“魅力”收藏


作者:吴玉泉
编辑:丁夏
时间:2019-08-21 14:03

老报纸的“魅力”收藏(上)

一个江南古镇新闻业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它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更映射出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使上海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左联”在上海成立,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在上海从事进步文艺工作,上海的报刊又有质的提升,同时在营造海派文化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这个影响波及并深刻影响了江南古镇朱家角。

角里老报纸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浓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佐证。民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县属镇办报纸三十余种,可以说在全国绝无仅有。 

 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要数《申报》。《申报》由英国人美查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上海创办。聘请席裕祺当经理。席裕祺病故后,由其弟席裕福接任。宣统元年(1909年)席裕福以七万五千银元,购买了《申报》馆的全部产权。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管,席裕福成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先驱。席裕祺、席裕福都是朱家角人。席氏原是洞庭东山的名门望族。明万历间(1573—1619年)底,二十八世孙席瑞樊、席瑞攀来朱家角经商后定居朱家角。席裕祺、席裕福是第三十八世孙,席氏传至今日已是第四十一世。 

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朱家角解放(1949年5月)的三十八年中,在朱家角创办的报纸就有三十余种。最早的《市声》创办于1912年,最后的《明报》于1949年4月22日停刊。这是朱家角人在延续历史文脉方面的突出表现,其内容之丰富、有趣,不光对于了解朱家角、青浦区的历史,而且对于了解上海近代史、了解江南地方民情风俗史,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一个镇,可以办那么多种报纸,可以连续办那么多年,这在其他城镇史上,从未之见。”  

2009年9月12日,在朱家角北大街208号尔冬强影廊举行的“朱家角老报纸文献展”, 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产自一个古镇老报纸的集中展示。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朱家角自办出版的报纸有35种,目前尚存的有18种,计270余期,其余均已散失(也许民间还有保存)。目前,保存完好的最早报纸是1926年9月7日由柳率初(柳亚子堂弟)等人主办的《薛浪》报创刊号;最晚的是蔡用之办的《明报》1949年4月22日第86期,此时离开朱家角解放只差三个星期。

此次老报纸文献展,共展出老报纸18种、50份。时限最早的有93年前的老报纸《薛 浪》创刊号。吸引了朱家角市民和大中学生到场观看,他们有的仔细观看着每一幅图片,有的认真记着笔记,有的则拿起手中的相机将老报纸“带回家”。老报纸文献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走入“故纸堆”去领略老报纸的魅力吧。

里人李克刚每每谈及朱家角老报纸时,他总会感慨地谈及他的叔公:“1926年9月7日,南社社员柳亚子堂弟柳率初与李鼎三和我叔公李惠民三个文人,志同道合,茶余酒后,商议共谋,后一拍即合,凑足银两,在朱家角创办成立了《薛浪》报社,柳率初任编辑,叔公李惠民任责任编辑,李鼎三负责广告业务。“薛浪报”初为月刊,1927年第十期改为半月刊,1929年七月又改为周刊,直至1930年10月20日停刊,四年中先后共出版了120期,成为当时朱家角发行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报纸之一。它记事翔实,立论公允,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朱家角历史的珍贵史料,目前青浦区档案馆还完整保存有六十期左右。李惠民在担任“薛浪报”责任编辑期间,事无巨细,身体力行,一丝不苟,“薛浪报”经营得风生水起,深受民众欢迎。后为顺应民意,“薛浪报”从月刊改为半月刊再到周刊,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工作量自然也大,有时碰到稿源短缺,为避免“开天窗”,他常加班熬夜,亲自撰稿。特别期间还遇到来自本地《珠溪》《千里镜》《骊珠》《秋棠》《珠声》《商光》《娱圃报》《翡翠报》等,近10种报纸的同行竞争和挑战,于是,李惠民对“薛浪报”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革新,着重多发些短小精悍的杂文随笔,并开辟了副刊《浪浪》文学诗歌专栏等,增强了报纸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人耳目一新,极具感召力,发行量也随之节节攀升。叔公李惠民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投入到朱家角报刊出版业,开创了角里本地人自己办报的先河,后因患胃癌,英年早逝,享年仅四十八岁,但他为家乡老报纸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办报的时间段来看,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七、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十年以及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8年的四年是朱家角办报的两个高峰期。保存最齐全的是《明报》,86期全部完好;其次为《薛浪》存60期;再次是《珠风》存34期;《里风》、《骊珠》、《娱圃》各保存有10-30期;其余《漕声》、《珠报》、《商报》、《翡翠美术旬刊》等仅剩几期;《朱家角》、《商光》等只剩1期,已成绝对的孤本。发行的周期一般有半月刊、旬刊、周刊、五日刊、三日刊等几种。

来源:朱家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