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咖谈 | 云从科技周曦:计算机视觉将帮助医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吴正彬
编辑:吴正彬
时间:2019-08-22 17:28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8月29日正式开幕。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即将参加本届人工智能大会的大咖们都有哪些真知灼见?今天就一起来听听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周曦怎么说。

■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周曦/云从科技供图

记者:您认为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有何意义?

周曦:

最早我在中科大做语音。后来去北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识别组也呆了很长时间。但这期间“做了错误的判断,做了正确的决定”——我觉得语音没前途。按照摩尔定理,语音识别每 18 个月错误率能够减半,但我感觉离实用还是很难。而图像识别的视频和图像是个大得多的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从信息分析来看,语音是一维信号,图像是二维信号,视频是三维信号,从信息上看图像比语音丰富。从任务来看,Audio(声音)本身是有很多任务的,但 Speech(语音)和 Audio 是两回事儿。Speech 是人的声音,背景音等很多声音对我们意义不大。我们想要研究的就是 Speech,这造成了所有做语音这一行,能做的任务就是能把说话的内容识别准。

图像和视频是完全不同的,人脸识别大概对应着语音识别。把图像中的人找到,再识别他是谁、他的情绪、年龄、性别。这只是浩瀚的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有用的不止这一点。

■云从科技的3D结构光活体检测技术/云从科技供图

图像做一点点事都可能帮助到别人。当时我看到一条新闻,国外有人在泳池下装了一个摄像头,能自动识别出游泳者是不是溺水。对于图像来说,识别和理解宇宙万物都有意义。

记者:您认为计算机视觉技术未来将有哪些应用?

周曦:

医学上应用图像处理,可以识别早期癌症等疾病。为什么体检后很多疾病没有检查出来?不是没拍到,是需要非常专业、非常资深的医生才能看出来。如果疾病尤其是癌症早期就看出来,基本能够治愈。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更好的把有嫌疑的部分都找到后再请专业的人确认,这样不就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吗?

再比如做工业视觉,生产线上的东西是不是有瑕疵,有没有裂缝?表面平不平?也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看出来。又比如现在很“火”的自动驾驶,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出所有路面的情况,是不是有标志等等。

记者:您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哪些领域率先得到广泛应用?

周曦: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商业落地速度显然不同。从主流行业来看,金融和安防的商业化进展最快,而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企业也有不错的表现,医疗商业落地仍需几年。

记者:您认为中国哪些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最大?

周曦:

相较而言,一线城市在技术、人才、资本上都有雄厚的基础,但一些新的城市也在快速布局和发展,比如苏州、杭州。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在上海这片人工智能的热土上,聚集了优质的科教资源、广阔的应用场景、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完善的通信、超算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这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环境开放,已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六大领域,构建了丰富的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

■云从科技研发的人脸识别签到系统/云从科技供图

同时,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不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总体目标,还拟定了上海“智城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城市级应用场景构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到2020年,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建设目标。

这些规划和布局都给了云从这样的企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这次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中,云从的“人工智能SOC芯片研制及结合高准确度人脸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就得到了经信委的大力支持,借助政府的支持,云从将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层面的研发,并通过多年累积的行业理解和优势,把自研芯片产品应用到智慧城市各个场景中,形成核心技术闭环,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云从科技研发的试衣魔镜/云从科技供图

另外,上海首创了创新产品目录,给了创新性的、尚没有积累很多资质但却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产品开辟了政府以及专业用户的推荐渠道,能够加速云从的创新产品的应用和迭代,增强企业的科研积极性。

又比如,上海推出的智诚计划,发布首批10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19个具体点位需求,面向全球征集人工智能企业解决方案。政府搭台,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真实的应用场景。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