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会让你放松,降低血压,根据研究甚至比遛狗、喝茶还要放松呢!”
火了好几年的“包治百病”书《小说药丸》和它的姐妹书《故事药丸》的作者是埃拉·伯绍德和苏珊·埃尔德金。她们从剑桥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在阿兰·德伯顿创办的“人生学校”从事“书目治疗”工作,给困惑中的人们开了好几年书单。
她们相信:很多“现代病”没有严重到要看医生的程度,如果你觉得自己患上了拖延症、爱无能等毛病,需要的是情绪的调节。“在人生的适当时刻阅读合宜的小说,可以让你的视角与众不同——甚至具有某种精神疗效。”
如今,《小说药丸》的续篇《故事药丸》来了,专治少年儿童的心理病症。如果说前者多少有一点文青的“自娱自乐”和“玩梗”,这本书则是相当实用和靠谱的“伴你成长”,适用于更为广泛的群体。
一个木色的盒子,装了绿色、紫色、黄色、白色等配色温柔的小册子,设计的理念是让孩子看起来“不刺眼”。
其中,黄色的裸脊书是《故事药丸》的本体;
紫色册子为《自诊指南》,根据生理问题、小困扰、小毛病、坏习惯、好奇心等类别做了分类目录;
绿色册子为《使用说明》,有作者对这本书怎么用的介绍;
白色的小册子是《共读札记》——这是《小说药丸》无,《故事药丸》有的独家设计,为粑粑麻麻记录亲子阅读的进度和感想准备。
本体是一本有点小厚的书,因此采用了裸脊索线的设计,便于读者平摊开来阅读。目录从A到Z列出了399个成长道路上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总共推荐了1084本对症下药的童书,绝对是父母采购童书的“百科全书”。
都有哪些问题呢?第一个小状况就是很多人经历过的“成长的烦恼”——经常丢东西。宫崎骏拍摄过《借东西的小人》,原著同样是获得卡内基奖十大童书经典。
作者轻松愉快地介绍说:丢掉的东西可能被“借东西”的小人找到了,用来重新装饰它们“下面”的小家,这样想可能让小小孩不那么沮丧吧?
除此之外,还有不愿意做家庭作业看什么书?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怎么办?不想洗手怎么办?沉迷于社交媒体和游戏有救吗?初恋可以是什么模样?大多数推荐的书都有中文版,当然也有图像小说《白雪如毯》这种尚未引进的书,书中描述了一对年轻人纯真和深刻的感情。
非常贴心的是,考虑到孩子不断增长的能力和心智,《故事药丸》中每一本推荐的书都有缩略词标注,代表书籍的类别和适用年龄。
类别共有4种:
PB(Picture Book)代表图画书或称绘本,适用于6岁以下的孩童;
ER(Early Reader)代表低幼读物,适用于5-8岁的小孩;
CB(Chapter Book)代表章节书,适合8-12岁的小学生;
YA(Young Adult Fiction)代表青少年小说,是12岁以上甚至成年人也能读的小书。
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儿童节礼物”送给自己。“十大如厕必备书”和“十佳无字故事书”有哪些?长大了也没想明白的问题,作者准备了怎样的“成人药方”?很多时候,讲道理不管用,就算是大人也需要听故事。
人有病天知否?文艺青年可能倾向于认同这个观点:人人都有病。
世纪文景是《小说药丸》中文版的出品方,在出书后举办了伍德吃托克和文景艺文季的“小说诊疗所”活动。现场布置了“抽屉药柜”,外面贴着药名,里面是对应的疗方。据本书的编辑介绍,目测“智商太高”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病。
在此之后,常年被戏称“知乎药丸(要完)”的知乎办起了“不知道诊所”,中信大方摆出了“文字大药房”,“药丸”几乎成了青年文化的一大IP。
与此同时,泛心理学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KnowYourself在知乎是最有影响力的机构账号之一,在微信公众号也经常斩获“10W+”的阅读量。阿兰·德伯顿“人生学校”的视频、TED演讲视频等教人为人处世的视频在微博上常常被转发。
模仿“人生学校”,建投书局先后推出了“书目治愈师”和“声音治愈师”两个活动,让各位名人专家打造治愈心理困惑的“药方”。建投书局的总经理陈艳涛介绍说,“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办的‘人生学校’的阅读治疗专家每小时收费80英镑,为全世界客户开书目处方”,我们不收费。
目前,“书目治疗师”专栏已邀请到闫红、李健、蒋方舟、鹦鹉史航、六神磊磊、止庵、蔡骏、马伯庸等名人名家解答,你定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JIC书局客”中读到。
从“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书中自有治疗师”,“书目治疗”颇成气候。不过,读书真的能“治病”吗?两本“药丸”书的作者,埃拉·伯绍德和苏珊·埃尔德金认为:
凡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文学中的人物都已经历过一遍了,小说能够提供给人们心理励志类书籍所不能给出的,那就是在文学中去让他人处于你的境地、体会你的感受,从而找出一种解决的办法,或者学会与之相处。
如何避免“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关键是悟原理而不是知方法。也许,当你跟着在书中活了一遍,就可以在无法倒带的真实生活中,达成“更好地生活”的目的。
如果你不知道要给孩子读什么书,不妨先服下这枚“故事药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