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在普陀揭牌 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


作者:杨天弘
编辑:杨天弘
时间:2019-09-01 13:43

“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促进全球高科技成果在上海和长三角的培育和转化,促进全球高层次人才在上海和长三角的培养和集聚,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31日上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在普陀区正式揭牌,这是上海市和清华大学开启全面、紧密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据介绍,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是由清华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根据协议,上海市与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其主要功能有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区域研究和人才培养。将发挥上海市在对外开放、产业体系、金融资本和清华大学在科技研发、创新人才与国际合作的双方优势,借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空天技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构建技术支撑平台。

“上海在这些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未来将瞄准国际竞争力提升上力求有所突破。”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筹备工作组何锦涛表示,未来将利用好上海开发开放的良好的合作优势,引进海外人才和团队,组建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普陀区作为2018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区”被国务院予以督查奖励,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新办企业“一网通办”服务专区,本月已正式上线无差别“综合窗口”。普陀区区长周敏浩表示,作为创新中心所在地,普陀区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配合创新中心,做好全球高科技成果在上海和长三角的培育和转化,使之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普陀区区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合作建立了“中德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工控安全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此次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落户更是“如虎添翼”。此外,普陀有着丰富的可成片开发土地资源,并且伴随着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园区的转型升级,还将置换出更多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夯实优质载体供给,加强对创新要素的吸引支撑作用。

另外,“中心落址普陀也将与位于桃浦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展互动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集聚,促进联动发展。”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表示,两者可在人才、项目、成果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创新带动产业链的集聚发展,成为区域转型升级发展的策源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