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开业大火。
上海从来不缺排队抢购的队伍,因为这座城市有最会计算、最为精明的爷叔阿姨。
他们从资源匮乏的年代而来,在一次次的实战中练就了一身迅速比价的本领。
Costco的商品分量很大,但爷叔阿姨的大脑高度运转,能迅速算出单价,再调取之前积累的信息做比较,一两分钟内就能判断合算或不合算,从而做出买或不买的决策。
一
■这对阿姨爷叔全副武装,在人群里相当扎眼。
在本周三早上第一批排队的人群中,这对爷叔阿姨的显眼指数,不亚于早上7点就搬着小板凳在门口坐等的人。
因为他们手上一人拉着一个行李箱,外加一个环保袋和双肩书包,像是要去赶飞机一般。
“阿拉从延安西路过来,调三部车子。路上蛮空的,但还是要两个钟头。不过没关系,阿拉退休了,辰光不值铜钿。”
爷叔65岁,但还是爱时髦,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
他也自豪于自己的“时髦”:“我天天网上看新闻,研究伊(指Costco),网上早就办好卡了。像我这种不多的,阿拉同学当中还没人来过唻。”
“叫伊拉来,不要来,因为听说不适合中国人,吃不准是哪能回事体。我不管的,样样东西都要尝试一下,即使吃亏了,也已经尝试过了。”
“就像上趟外高桥卖三文鱼,阿拉过去也要两个钟头唻。后来买到人家认得阿拉了。阿拉每趟就买一条,廿几天吃光。”
■阿姨爷叔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选购起来。
阿姨爷叔这次拉来两只行李箱,是准备在Costco买牛腱子。“买一趟,吃一个月。”阿姨说,“红烧烧好,冻起来,每天拿一块出来吃。”
还想买的是橄榄油。“阿拉家里都吃橄榄油,其它油不吃的。我想这里的橄榄油总归是正宗的啰。”
等到9点,作为第一批顾客进入Costco后,行李箱爷叔阿姨果然直奔牛肉柜台,买了一大盒牛腱肉。
顺便又在海鲜柜台买了109.90/公斤的澳大利亚产金目鲈鱼,一盒三条,148元。阿姨手势比划了一下:一次吃半条。
“过来即使一点东西不买,不过就是带两个箱子回去。买到了,就格算(合算)了。”行李箱爷叔笑眯眯地推着购物车往水果区域继续选东西去了。
二
■阿姨的购物车里,每一样东西都经过了精挑细选。
阿姨齐肩爆炸头,穿一件酱红色印花筒裙,配同色十指蔻丹,手上拎着一只玫红色包包,推着满满的购物车正在等人。
前天下午,她已经来扫荡过一番了。但是因为来得晚了些,可颂、烤鸡这些“网红”抱憾没有买到。
趁着明天阿哥、侄子等亲眷要来家里做客,她又来“备货”了。
开业一周多,魔幻色彩渐渐淡去,多少回归到日常而理性的层面。
但偌大的超市内,还是弥漫着一种狂欢式的亢奋感。人手一部购物车,满场洋溢着要大展身手、疯狂购物的气氛。
当两部购物车迎面经过的时候,推车的主人都会向对方车子里打量几眼,看看人家淘了什么好东西。
有时,双方还会交流上几句,有种在弄堂公共灶披间里互相取经的融洽氛围。
一个爷叔走过她身边,看了眼她的购物车问道:“这牛奶啥地方买啊?”
阿姨有些得意地指点道:“走到底,牛奶、鸡蛋都是埃面冷库里买的。”
■阿姨推着自己的战利品,对今天的购物成果相当满意。
她检阅着自己购物车里的战利品,像计算机一样“哒哒哒”报出每件的单价。显然,每一样都经过了精挑细选。
“这牛奶格算的,27块一桶,毛(将近)2升唻。算下来1升就15块,阿拉平常买致优,1升要31块唻!”
“这牛肉老贵的,搿能(这样)一点点要七百多块,算下来要五六十块一斤。但是跟外头比还是便宜的。这里买牛肉是最最便宜的。阿拉上趟买回去老好吃的。”
“这鸡胸肉也老格算的,算下来12块一斤。外头超市里的冰得邦邦硬,这个新鲜。现在外头肉都几十块一斤唻,对伐?“
“可颂生意老好,下半天肯定要卖光了。12只42块9,算下来才3块多一只,回去大家分分。”
“最格算是这个澳橘。外头小菜场要买廿块、廿五块一斤,这里4斤半54块,算下来12块一斤。“
“这个苹果五十几块9只。我小菜场里厢买苹果,最一般性的也要15块一斤唻。伊到底是智利进口的,老好吃老好吃的,糖心的,不是酥的,是脆的。“
阿姨越说越高兴,对今天的购物选择相当满意,推着小车轻快地向收银台走去,还不忘频频回头说:“阿拉都是买过再来的,不好不会买的!”
三
■购物车里的鲍鱼,轻而易举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对爷叔阿姨把购物车停靠在一边做中场休息,来来往往的人经过,购物车里一瞥,总要惊叹一下:哇,噶大的鲍鱼!
这种感觉,很像过去抱着一大堆抢购的战利品,穿过狭窄的弄堂时,被邻居们行注目礼。
“全部是活的,侬看,这两只在动呢。”鲍鱼爷叔阿姨还配合地帮人数了一下,一盒共有28只鲍鱼。
“侬过来,给侬拍拍价钿。”阿姨热情地招呼,总价是341.77元。
“噶大的鲍鱼,13块不到一只,真是便宜。”
边上的朋友还帮他们想出了烹饪的办法:
“先蒸,姜末上面一撒,豆豉上面一撒,到海鲜饭店里吃,一只这样的,要48元。如果再弄只小碗煲在里面,放点高汤,88元一盅。”
有人提到了烧肉,马上被爷叔的朋友否决了:“烧肉不格算的,太大了,烧肉只要一点点大就可以了。”
■大家围绕着鲍鱼怎么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鲍鱼爷叔阿姨是和另外两家朋友一起来的,等了一会,朋友过来汇合,大家互相招呼着:“侬(购物车)装满了伐?”
看到鲍鱼,朋友们也有点兴奋。大家围在一起,算价格,拍照。
“明朝侬好请阿拉吃饭了。”朋友和鲍鱼阿姨开玩笑,彼此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 END -
写稿子:顾 筝 李欣欣 韩小妮/
拍照片:李欣欣 顾筝 韩小妮/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