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国零食文化!上海最近开了家“零食博物馆”


作者:徐妍斐
编辑:徐妍斐
时间:2019-09-08 17:06

见过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你见过零食博物馆吗?

最近,在上海市松江区九新公路855号,一家占地4200平方米的“零食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

这家零食博物馆由来伊份筹建,以历史传承、创新发展和体验分享三大主题贯穿其间,不但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上千种零食,更集科普教育、亲子娱乐、互动体验和餐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处充满科技感的“零食秘境”。

下面,就跟周到君来看一看吧。

零食博物馆由意大利知名设计团队设计。博物馆外的广场充满创造力的翻板景墙、融于自然景观的巨幕影院以及强身益智的互动装置,令这里成为一处惬意的滨河休憩空间、寓教于乐的科普空间和探索零食文化的景观空间。

博物馆内,有零食欢聚荟、零食街、文化长廊等多个主题馆。不管是漫步在五谷技艺坊、坚果大本营,还是徜徉在糖果秘境,观众都能在寓教于乐的零食文化氛围中。

比如,现场有加工猪肉脯的演示环节。

中外都有很多知名品牌的猪肉脯,国内比较有名的,比如靖江猪肉脯、上海猪肉脯、汕头猪肉脯、明溪猪肉脯等。

一般来说,要制作一块猪肉脯,先要挑选一块去皮去骨的猪后腿肉,然后将肉去筋去膜去油脂,修成平均厚2毫米的肉片。接着持续6小时以上的慢烘,可使肉质紧实,最后是温度递增快烤,所以锁住猪肉脯的香气。


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丰富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作为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零食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零食博物馆里,也介绍了中国“古早”的零食。比如早在三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大麦芽发酵制成麦芽糖。

而日本流行的“羊羹”,明明是豆制品,为何叫做羊羹?原来,羊羹来自中国,最早用羊肉熬制,冷却成冻制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毛修之做出羊羹,备受太武帝喜爱。后来随禅宗传至日本,因僧人不能吃荤,有人用豆类食物作为材料制成果冻状,从此羊羹成为著名茶点。

时间推进到民国,出生在上海的作家张爱玲,喜欢什么零食?

张爱玲笔下写过好吃的不少,其中必然有云片糕的一席之地。她小时候经常梦见吃云片糕,可“吃着吃着却变成了纸,除了涩,还感到一种难堪的惆怅”。

云片糕又叫雪片糕,薄而白,口味多样,入口即化,细软甜蜜。

在最新的科技加持下,零食博物馆打造了全方位、多维度、更酷炫的高科技沉浸式互动体验,为观众提供全新的知识输送与五感体验。

其中,馆内贯通一、二楼,以树屋为样本建造的“五维记忆馆”,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围绕“春”、“夏”、“秋”、“冬”四大主题,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味觉、听觉、触觉、嗅觉、视觉的五感空间体验。

结合实景视窗及互动设备,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高标准、现代化的品控、物流和仓储体系,探究领先的休闲食品企业如何通过24道防线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中国零食市场蓬勃发展,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到3万亿左右。但中国的休闲食品人均年消费额不超过100美元,不仅远不及欧美国家,即使饮食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和韩国,人均消费额也分别是我国的6.89倍和2.83倍,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零食博物馆在定位上承载着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中国零食文化的功能。该馆不仅是亲子游乐的活力站,也是集探索性、生态性、国际化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基地,未来更将发展成为极具发展力与创新力的智慧型教研新地标。

在零食博物馆中,本周末还举办了“零食潮势力”吃货节发布会。来伊份发布九大单品,旨在打造一大波网红零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持续传播中国零食文化,让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感受到零食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