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证、无物业、无保安,38年了,这个“三无小区”终将迎来新生


作者:杨天弘
编辑:杨天弘
时间:2019-09-25 19:30

坑坑洼洼的水泥小道、耷拉在外墙外的烂木信箱、错乱复杂的电线水管、用透明胶带粘着的玻璃窗……而最最最夸张的是,“我们住在这里38年,竟然没有产证,房子想卖卖不掉,孩子上学也无法报名……”住在大渡河路690弄4楼的居民无奈道。

这个由3幢住宅楼构成的自然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属于原嘉定县长征公社四中大队,性质为农民集中用地。没有产证、没有物业、没有保安,38年来,一直是小区居民心中的堵。然而,就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普陀区区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相关举措推动这一问题加快落实解决。今天,这个”三无“小区的90户居民,终将迎来新生,旧房还将变新楼。

大渡河路690弄地处长风新村街道师大三村,是一个由3幢住宅楼构成的自然小区。据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姚颖介绍,这几幢楼建于1981年,当时属于嘉定县长征公社四中大队,性质为农民集中用地,如今这里属于普陀区长征镇四中村。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这块土地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至今为止一直因为不符合政策条件而无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村民们也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这里的90户住宅一共有两房、三房共8个户型,套内面积从40多平方米到70多平方米不等。早在1988年,这里曾进行过大修,房屋从四层加盖至五层。2014年又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房屋倒塌危险。

加上因无产证而没有物业管理和业委会资金,进出每栋楼的小道多处塌陷,脏水横流的小区道路,一到台风天积水深度可达二三十公分;外墙破损严重,住顶楼的居民时常遇到外面大雨屋内小雨的悲剧。最让人揪心的是,空城社区,更时常遭遇小偷的光顾,一走进小区,居民们就说,“电动车一定要锁好,一不小心就被人偷了”。由于该小区没有聘请专人进行看管,电动车盗窃案件居高不下,让人堪忧。

今年上半年,轨道交通15号线施工经过690弄东侧地下,使房屋本已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放大,也更加重了居民们的担忧。

第二批主题教育重点在基层,区委书记曹立强高度重视居民们的诉求。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区委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计划通过四项举措改善居民居住情况。根据专业部门的初步方案,这里适合用“拆落地”方式彻底解决房屋改造问题。具体操作方式为,由区政府将原地快征收后纳入储备,原拆原建新楼房。在此期间,还要积极落实居民迁出、区里代建、居民回搬等工作。目前,改造项目工作组已经成立,工作组成员表示,有关方面正对照每户居民家庭的房型进行测算,将加速推出改造方案,改造将采取100%同意方案、100%签约、100%搬迁的原则,如果有居民不同意改造,那整个计划也就不会实施。

普陀区国资委下属长风公司作为该地块开发主体拿地,在“非动迁、非解困”的原则下,主要负责做好房屋拆落地、原址新建等相关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老公房缺少房型设计理念,造成南北不通透,居民们居住在其中获得感较低。原址新建后,他们将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使房屋在保证原有面积不损失的情况下,让居民们住上更通透、开阔的新房。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