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5天,仿制药生态向集约化演变


作者:曹西京
编辑:曹西京
时间:2019-09-25 19:43

25日,联合采购办公室公示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和各地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时间2019年9月25日至29日。从结果来看,本次13个品种有3家企业中标,平均降幅39.12%;8个品种2家企业中标,平均降幅2.73%;4个品种独家中标,价格与“4+7”中标价持平。也就是说,产品降幅总体取决于竞争格局,仿制药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几家4+7中标企业落选

从结果看,竞争厂家较多的品种降价幅度总体较大,其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恩替卡韦、奥氮平、利培酮、替诺福韦均出现了较4+7中标价70%以上的降幅,超出市场预期。其中降价幅度最大为阿托伐他汀(-78%,齐鲁制药);而独家或两家供货药品降幅较少、几乎与4+7价格持平;参与者3-5家降价相对克制、最低降幅普通在20-30%;参与者超过5家则降价惨烈,降幅普遍超过50%。

同时,诸多4+7中标企业低估竞争形势,未能进入扩围,包括浙江京新(瑞舒、氨氯地平)、北京嘉林(阿乐)、信立泰(氯吡格雷)、正大天晴(恩替卡韦)等。

IQVIA数据显示,今年3月“4+7”试点后,全部中标仿制药3-4月比1-2月销量增长700%、销售额翻一倍,冠心病中标品种销量增长超1500%、销售额增长超500%。而同期过评流标药销量下降30%、销售额下降40%。

瑞舒伐他汀的“出局”对京新药业(002020)影响颇大。在2018年12月的首轮采购中,京新药业以0.78元/片的价格中标瑞舒伐他汀。2019年上半年,瑞舒伐他汀钙片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其同期营收21.25%,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之一。受此影响,9月24日京新药业股价跌停,9月25日继续大跌8.61%。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瑞舒伐他汀片剂销售额为50.19亿元。原研厂家阿斯利康占据56.71%的市场份额,鲁南贝特制药、京新药业、南京正大天晴占比均超过10%。2018年京新药业成品药实现销售收入16.78亿元,同比增长46.95%。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销售6.93亿元。2019上半年其成品药实现销售收入10.89亿元,同比增长32%,京诺销售3.95亿元,同比增长16%。此次瑞舒伐他汀片未中标,将影响京新药业2019年的成品药销售收入。

同样对信立泰来说,此次出局也有点意外。信立泰的发家史就靠氯吡格雷,公司的核心产品泰嘉(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用于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预防血栓形成等。根据咸达数据,2018 年氯吡格雷按照品牌分类零售终端统计,赛诺菲波立维销售额 70.75 亿元,信立泰泰嘉销售额 34.74 亿元,而信立泰2018年收入为46.51亿元,泰嘉销售额占总收入74.69%。去年国家正式公布4+7带量采购文件后,泰嘉12月6日以22.26元的价格中选,今年这药品则由赛诺菲、石药集团和乐普药业中选。

未中标的还有恩华药业(002262)。本次集采中齐鲁制药、常州四药和华海药业的利培酮片中标,恩华药业和强生未能中标。受此影响,恩华药业股价9月24日跌停,9月25日继续下跌。此前,该公司主要药品利培酮普通片和右美托嘧啶注射剂纳入带量采购,此次均落选。

9月24日晚间,恩华药业公告,基于对公司业绩成长和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及对公司目前股价的合理判断,公司董事长孙彭生及董事(总经理)孙家权9月24日分别以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分别增持公司A股20.91万股、10.44万股,合计31.35万股,耗资约360万元。

外企参与超预期

此次集采,外企参与度超预期,赛诺菲、礼来、阿斯利康、BMS等原研企业选择竞争格局相对温和的品种、以4+7报价进入扩围。本次中标的外资、合资企业增至7个。其中山德士、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以进口仿制药企业的身份拟中标成为一大特色,山德士的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报价0.23元/片,低于正大天晴的0.30元/片,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的奥氮平片(10mg)报价6.19元/片,低于豪森药业的6.23元/片。印度仿制药此次入围给本就薄利难销的国内仿制药市场再添压力。

此外,本次带量采购中,阿斯利康-吉非替尼、赛诺菲-氯吡格雷、礼来-奥氮平、默沙东-孟鲁司特上的让步,也看出外资企业及印度企业或将逐步加入战局,本土仿制药企业或面临更严峻挑战。

关注中标企业选择省份进展

业内人士称,经历过4+7带量采购后,市场对此已有预期,预计扩围结果对医药板块总体股价影响有限。

由于本次扩面采用轮流挑选省份的方式确定各企业采购量,企业要获取最多份额势必报价最低,典型如齐鲁制药阿托伐他汀、奥氮平等5个品种报价均显著低于同品种其他中标企业并顺利获得最大市场份额,但相应由于产品降幅过大,对应市场规模反而小于竞争对手。

此次齐鲁制药以品类多、成本低的优势“横扫”多个品种,并均以最低价胜出。主要涉及阿托伐他汀(-78%)、奥氮平(-74%)、利培酮(-71%)、吉非替尼(-53%)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51%),其5品种7规格以超预期低价拟中标,其中不乏竞争格局良好的品类。

分析人士认为,中标药品放量缩价,能否增厚利润对对资本市场来说还有待观察。对于拟中标品种,建议关注成本控制和供应能力。不能简单把中标解读为利好,部分品种降价幅度过大,企业能否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至少不亏损,仍然具有一定挑战,同时供应能力也需要关注。在4+7城市带量采购中就有企业因为产能问题未能满足供应量,此次供应范围扩大到25个省份,企业能否满足供应要求值得关注。

以主营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的德展健康(000813)为例。公司主要子公司嘉林药业在2018年带量采购中,阿托伐他汀钙 (产品名阿乐)独家中标后在“4+7”试点城市的市占率显著提高。但由于阿乐降价83%才中标,嘉林药业业绩在业绩承诺期满后大幅下滑,引发深交所问询。本月23日,德展健康回复深交所问询,24日“阿乐”未能中标,这对“一颗药”撑起业绩的嘉林药业来说陡添变数。“阿乐”产品占德展健康营收比例超过95%。

中国药学会商情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阿乐市场占有率在国产降血脂药领域排第一。但德展健康在回复函中称,2019年3月起“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正式施行是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直接原因。其公告显示,阿乐在集中采购区域的平均销售单价为3.4元/盒,非集中采购区域平均销售单价则为17.38元/盒。上半年,阿乐在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地区的销量占54.46%,销售金额仅占18.96%,整体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下降42.28%。此外,由于集中采购是否向其他省市延展具有不确定性,国家医保局鼓励其他省份跟进集中采购,因此部分经销商今年上半年降低采购意愿,以降低经营风险,阿乐今年上半年销量也较上年同期下降5.5%。量价齐跌带来德展健康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也有企业降价小市场扩大

本次扩面招标报价少于3家的的品种对应降价幅度也较小,而全国25个省份或地区采购量确定,这对于此前市场份额小、本次降幅不大的企业而言是较大利好,原研企业失标流出的份额也将大部分由这类企业获得,典型如华海药业(600521)。华海药业本次7个产品全数中标,平均降幅仅6.65%,这些品种大部分将实现进口替代。

本次扩面带量采购华海药业主要涉及六个品种:厄贝沙坦(0%)、帕罗西汀(-36%)、利培酮(-29%)、厄贝沙坦氢氯噻嗪(-2%)、赖诺普利(0%)和氯沙坦(0%)。以上多数品种公司的市占率低于20%,中标后有望快速布局到全国,节省大量在“进院”中花费的时间、人员和经费。

25日晚,该公司披露,上述拟中标的 7 个产品2018 年度国内销售收入合计约71854.81 万元,约占公司 2018 年度销售收入14.10%。若公司后续签订采购合同并实施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公司国内市场的开拓,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扬子江药业两大品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均选择不调价。

当然,其它一些细分医疗领域受冲击也较小:一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二是生物制药企业,由于激素类药物、疫苗等没有仿制药,因此无法进入带量采购目录,如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等;三是不以公立医院为主销渠道,而是以药房、诊所等私立医疗机构为主要销售途径的企业,如葵花药业、修正药业、同仁堂等。

华泰证券代雯分析,本次扩围降价幅度符合市场预期,竞争温和品种降价幅度缓和,竞争激烈品种则降价惨烈,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未来集采降价幅度有望缓和,但仿制药产业转型趋势不变,建议关注边际改善与长期玩家两条主线,如石药集团、科伦药业、华海药业、乐普医疗等。

她认为,全国扩围触发集采品种格局快速寡头化,且三年后续约格局可能难以大变(未入围企业尤其小企业面临闲置产能而最终退出),建议短期关注本轮扩围受益者石药集团、华海药业、乐普医疗等。长期看,一致性评价与集采降价已颠覆仿制药产业生态,即从高毛利高费用转向低毛利低费用、从大单品高举高打转向仿制药集约化工厂。仿制药市盈率将长期处于15-20倍,品种丰富、产能庞大、供应链稳定的企业才能在监管推动的市场出清中成为长期优胜玩家,建议关注科伦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