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国庆实行预约参观——拒绝人挤人,让古镇不喧哗的背后 | 爱游上海的理由


作者:李晓明
编辑:李晓明
时间:2019-09-27 19:13

江南好风光,古镇是代表。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现在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接待着来自市内、国内和全世界的游客。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寻觅唐诗宋词中那关于江南水乡的美好画面。

随着古镇热度不断升温,也带来了“甜蜜负担”,不断刷新的客流量大大超过了古镇的接待能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朱家角古镇决定实行预约参观制。破旧立新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客流激增带来甜蜜负担

朱家角古镇位于淀山湖之滨,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景区长街沿河而伸,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数十座石桥古风犹存,呈现出一幅秋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随着朱家角古镇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游客也逐渐增多。尤其在地铁17号线开通以及进博会两大契机的推动下,朱家角古镇游客量节节攀升,不断创下新高。对此,景区保安老张感受最为直观:“地铁开通之后,客流变化最明显。现在的平时就像之前的周末,现在的周末就像之前的小长假,而现在的小长假,就直接挤爆掉了。”

景区客流数据也显示,目前平日客流已经接近2万人次,周末接近4万人次。今年五一小长假,5月2日当天,客流突破8万人次,创下纪录。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3天接待游客量也将近13.5万人次。

假期汹涌而至的客流大大超过景区实际的接待能力,热门景点放生桥上接踵摩肩,每条小巷都是人流如织。很多游客表示,“朱家角景美人多,本来想一路把红烧猪蹄、阿婆粽、麦芽糖、核桃酥、臭豆腐、扎肉等美食等吃过去,或者找个茶馆发发呆,找个书店看看书,结果都被拥挤的人群给吓着了,没玩尽兴”。

游客“超载”带来的不仅是体验度下降,安全隐患凸显,还给古镇造成了破坏。朱家角景区管理办主任刘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镇建筑基本以木结构为主,相对脆弱,负担太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每年古镇维保费用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他举例,周末一天下来,光是窨井盖就踩坏了三个,维保人员都是连夜更换。 

预约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如何破解客流爆棚带来的“甜蜜负担”,朱家角古镇推出了预约参观制,从这个国庆假日开始试点。

实际上,景区实行预约制并非首创。故宫、敦煌莫高窟等知名景区在此之前,早已推行全网预售门票来控制客流,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朱家角是个开放性景点,也不卖门票,如何把控人流?挑战性非常大。

“我们镇里特地到故宫进行了一番考察,并聘请了第三方技术公司做了方案,实行相对的封闭式管理。” 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吴文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推行预约制,他们做了详实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

吴文娟介绍,游客预约目前主要通过公众号“朱家角发布”进行,进入预约页面后可以选择进入景区的时段,每一小时为一区间,比如10点到11点,游客预约成功后会生成二维码,在门口闸机扫码进入。

预约制将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在国庆节期间首先试行预约不限流,每一位进景区的游客必须通过网上预约或者现场扫码预约方能进入景区,同时确保景区井然有序。从国庆开始到明年春节,这段时间是‘预约培育期’,通过宣传和实践,让游客养成预约进景区的习惯。

通过“培育期”的运行,朱家角也能通过大客流数据的收集,逐渐精准掌握景区大客流游玩舒适度的客流数据,为第二步真正实施全预约限流做数据准备。一旦景区内瞬时客流达到临界点,则采取“进一个人,出一个人”的管理模式,来保证景区内的秩序和游客体验度。

同时,不同人群也采用不同办法。比如古镇的原住民和常驻商户,只需一次采集身份信息,之后即可刷脸入园,无需预约。针对14周岁以下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游客,通过开设绿色通道等方式,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

此外,景区只针对早上9点到下午5点入景区游客实施预约扫码制,其它时间段无需预约便可进入。这是因为早上9点之前,下午5点之后,非景区的入园高峰期。

记者在古镇现场看到,目前南北大门的闸机已经安装到位,人脸识别屏也已就位。景区将于9月28日进行大规模运营,为十一期间的正式试点做好预演和准备。

先行先试打造旅游示范标本

从全面开放到预约参观,目的是为了提高景区品质,打造旅游精品。青浦区文旅局副局长徐瑞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约制是对景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作为上海第一家实行预约制的景区,朱家角古镇实际上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徐瑞国表示,国家文旅部此前有过指示,鼓励景区尤其是资源脆弱型景区推行门票预约,因为有些景区容量有限,通过门票预约可以保障游客的体验度,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景区、维护品质,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朱家角古镇目前正在创建全国5A景区,通过推进预约预售封闭化管理,对景区服务提质增效也是必经之路。景区的预约也改变了过去游客蜂拥而至、过度集中的状况,让游客有序分散地进入游览,既保护了景区和文物古迹,又保障了游客的参观质量。

同时,朱家角古镇还对景区内的设施进行改造,缓解放生桥人行交通压力,畅通内部路网,古镇内将新建漕平路淀浦河桥,将桥南岸地块改建为绿地公园,服务于古镇居民和游客。

一直以来,青浦以其地理区位被称为“上海西大门”,是上海唯一和江浙同时接壤的行政区,背靠虹桥枢纽,面向江浙广阔腹地,是长三角的桥头堡。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过程中,青浦更是与吴江、嘉善一道,被纳入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作为青浦景区的门面担当,同时也是地铁直通虹桥枢纽的唯一古镇,在打造长三角旅游会客厅,发挥旅游示范作用上,朱家角当仁不让。

文旅融合凸显江南文化

在青浦区十三五规划中,朱家角景区所在的青西地区也被列为发展重点,提出要依托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进一步挖掘“水、古、绿”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镇联动发展、江南水乡国家公园共建。

朱家角在景区内容打造上,也进行了新的拓展,将传统与现代将结合。其中,尚都里已经成为古镇的另一道风景。这里不同于传统古色古香的店铺,而是充满时尚气息,咖啡厅、酒吧、展览馆随处可见,吸引到不少年轻人在此停留。

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邢峰表示,未来尚都里陆续引入更多文创企业、艺术家工作室、特色办公等,打造“当代江南”文化氛围。同时,以“艺术、设计、生活”为特色,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生活家”参与,并定期邀请民谣歌手的在古老的放生桥水岸畔,以古镇为背景演绎时尚当代文化生活,朱家角也已经渐渐成为文人雅客的聚集地和活动场所。

近期,朱家角还推出了“趣味朱家角”多媒体艺术大展,以“趣味”为立足点,用创新性转化的思路将古镇传统文化用更趣味更现代更共融的方式展现。吴文娟表示,朱家角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同时也希望“趣味朱家角”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青浦故事以及朱家角故事的载体平台。“通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游客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朱家角镇成为具有海派特色、人文气息、独树一帜的江南水乡古镇。”


图片:任国强 李晓明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