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厨神 | 看“桑妈妈”巧制石浦小海鲜


作者:孙雯婕
编辑:孙雯婕
时间:2019-09-27 19:53


谈吃的文字再多也不嫌多,喜欢吃自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也是一种对于自然物产的尊重。


象山开渔了,那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桑阿姨最期待的日子。象山石浦的滋味是她口舌之间难忘的余味,也是她与祖上连接的纽带。

桑阿姨的奶奶当年便是从象山县石浦镇出发,坐着小舢板在海上漂了七天七夜来到了上海。因为奶奶一脉还有很多亲戚在石浦,桑阿姨家的象山海鲜从没断过。

每年这个时候,从大海中跃腾而起的各种鱼类,带着湿润微咸的气息,似乎一下就能扑腾到她面前,连接着祖祖辈辈的记忆。

所以,海鲜在桑阿姨的手中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段绵长的记忆。

谈及石浦海鲜,她连连咽了好几次口水,“其他市面上的鱼不好比的呀!”言语间掩不住的骄傲令她整个人都生动了起来。

在她的记忆中,海水的咸味,黄鱼的叫声,祖辈传给她烹饪记忆……一同都裹在了那一口细腻白嫩的鱼肉中。

手势清爽,手起刀落中不带一点游移。

鱼越好,料理越简单

手掌宽的带鱼被打开了鱼鳃,露出了期待中的暗红色,桑阿姨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新鲜!买鱼看鱼鳃,发白了的都不行。”

银得油亮的带鱼在阳光下垂头咧着嘴,“瞪”着一边自来水哗哗地流淌,等待着属于自己最后的归宿,光是那眼神还依稀留有生的韵态,桑阿姨用手一指,“看见伐?清爽相。”

按照石浦当地的吃法,是要给它配点芹菜的,撒下一把抽了丝的芹菜,碧绿生青。缀在银色鱼段与奶白色汤汁间,翠嫩柔白,清新可爱。

石浦海鲜不用去腥

白萝卜丝与生姜是去腥的吗?

“不是,添一点色香而已,石浦的鱼可不用去腥!”

石浦人吃海鲜简单得很,用最简单的方式烹饪最鲜美的海味,便已经是人间至味了,何必再画蛇添足?

搓丝,水流,切鱼声交错而起,一切在桑阿姨的手中行云流水,分毫不乱,她对于海味的记忆最终在下锅的“刺啦”声中得到了全部的释放。萝卜丝的清甜与鲳鱼的鲜香,一切融合得刚刚好。

“挺括”“新鲜”是桑阿姨对于一条鱼的最高褒奖。

然而,她并没有因为鱼是好鱼而“手下留情”。

哪里留着,哪里舍弃,半点不含糊。

譬如,小黄鱼要用手撕,不能用剪刀,浪费是浪费了些,但是就图个吃得爽快。

最“吃功夫”的菜大约就数这道小黄鱼春卷了,上海人所言的“吃功夫”吃的便是那一份耐心、细心与麻利劲。

一边去刺,劈龙骨,一边煮着白菜肉丝的春卷内陷,末了灵巧一卷,把整片黄鱼肉和着内陷裹进了面皮中,夯夯实实煎得金黄酥脆。

“嘴巴养刁了,养刁了……”桑阿姨欢喜得直摇头。

这顿吃完,她又要计划着去石浦“补鱼”了。

视频:潘国庆
图片:丁亦然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