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学记团 | 跟着小记混上汽“朋友圈”,感受川剧的神奇魅力


作者:晨报学记团
编辑:崔翼琴
时间:2019-09-29 09:59

说到上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很多人都知道它和汽车相关,上海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四辆中就有一辆是“上汽制造”。上海第一辆公共汽车、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后更名为上海牌轿车)、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上世纪90年代中美最大的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及荣威品牌都与之相关。

但很多人不知道,上汽的“朋友圈”也很广,有艺术界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汽MAXUS音乐谷、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等,也有体育界的上港足球俱乐部、中超联赛、上海国际赛车场等。

就在上周末,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跟着“上汽品牌体验之旅”,来到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也就是小朋友都熟悉的“大鲸鱼”,看了一场《宝贝,来看戏》之川剧。川剧中的变脸、滚灯等绝活,令小记者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们找到绝活背后的秘密了吗?来看他们的报道!


不可思议的“变脸” 

晨报小记者  李格菲

(徐汇区田林第一小学  三年级)  

9月21日,我参加了上汽品牌体验之旅,来到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观看川剧。活动前一天晚上,我好奇地问妈妈:“你知道川剧吗?”妈妈说不太了解,不过她知道川剧最有名的是“变脸”。

表演前,一位川剧专业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川剧的知识。原来,川剧是流传于四川、云贵地区的特色戏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变脸”是川剧独有的绝活之一。这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表演了。

剧院里,舞台灯光亮起。主持人说,看戏可不同于看音乐会,越精彩越要大声说好,还要鼓掌。果然,演员们的表演一个个精彩绝伦,大家纷纷叫好。

当主持人说接下来就是“变脸”时,我激动地站了起来。在一段紧锣密鼓的吹弹奏唱中,上来三位演员。只见其中一位站在舞台中央,走了几步一个转身,原来黑色的脸突然变成了绿色,又绕场走了一圈,用身上的披风一甩,瞬间又变成了粉色的脸,我情不自禁鼓掌叫好。这时,另一位演员又走上前,我屏住呼吸,他每做一个动作,我都不敢眨眼睛,就是想看清他到底是怎么“变”的。正当我想着,这个演员头一低一抬,刹那间,脸又变了,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最后一位演员来到离我很近的位置,我兴奋地想冲下去,只见他头一回,脸变了,头一低,脸又变了,再用扇子一扇,又变了,一共变了七八次,我看得眼睛都红了,都没看清到底是怎么变脸的。

表演结束后,主持人说,“变脸”这门绝活属于“国家机密”,就连他们化妆都不能进去看。我对妈妈说:“我也想去做川剧演员,就能知道他们怎么变脸了。”妈妈笑着说:“别看这些演员个个身怀绝技,人家可是练了几十年呢!“这时我想起先前那位川剧老师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时我对这些表演艺术家们肃然起敬,是啊,做任何事想要在台上成功,必定在台下苦练,这也是我看了川剧表演最大的收获。

记者点评:这篇文章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写变脸的“不可思议”,因此整篇文章不记其他,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用细致的笔触描写了三位演员如何一动一变,令人读来也不禁大呼“不可思议”。结尾则带着童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小记者的文笔还稍显稚嫩,希望坚持练习写作。


神奇的“变脸” 

晨报小记者  胡安娅

(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四年级)  

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9月21日,我跟随晨报学记团参加了在“大鲸鱼”剧场举办的“上汽·荣威儿艺戏曲嘉年华”活动,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川剧。

今天的活动内容可真丰富,有民俗表演、试穿戏服、脸谱作画,还有来自四川省川剧团的老师给我们讲解川剧的各种知识,叔叔阿姨们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川剧表演。所有的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川剧表演中的“变脸”绝活。

“变脸”可真神奇,原本演员的脸是红色的,只见他的手在脸上这么一抹,脸一下子变成黄色的。他又用扇子遮住脸,拿开后,脸竟然成了蓝色。紧接着,演员挥挥衣袖,在舞台上转了个圈,当他背对着我们快速转过身时,脸瞬间又变成了紫色,整个过程令人目不暇接,观众席里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我睁大眼睛,集中精力,希望能在演员的动作中找出变脸的“机关”,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坐在一旁的妈妈指着台上的演员说:“你仔细看看,演员说话时,他的嘴上像不像有块布一样的东西,这些脸谱会不会是画在布上后再贴到脸上一层层拉下来的呢?”我定睛一看,演员的脸果然像被一层布蒙着似的,可这些“布脸”是怎么贴到脸上,又怎么一层层拉下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表演中,我最喜欢的“脸”是小猪麦兜、蜘蛛侠和机器猫,当它们出现时,全场的小观众都尖叫了起来,真没想到,那么古老的传统艺术中还会看到这些可爱的卡通动物。

三个小时的活动一眨眼就结束了,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停闪现出“变脸”的精彩画面,这真是一门神奇的本领,如果我也有这种本领,那该多好啊!

记者点评:同样写变脸,这位四年级的小记者在文章结构、遣词造句方面,较二年级的小记者更显成熟老练。有变脸的动作描写,有变脸“机关”的探寻,还有传统戏剧和现代卡通人物的结合,段落层次非常清晰,是篇佳作!

魅力无穷的川剧 

晨报小记者  陆天心

(上海万航渡路小学  四年级) 

“哇哦!这是怎么做到的?!”“天哪!前一秒还是蜘蛛侠,后一秒就变了孙悟空,根本没看到他的手在动呢!”……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里充满了孩子们惊喜与好奇的喊声、尖叫声和喝彩声。

9月21日,我作为晨报小记者参加了“上汽·荣威儿艺戏曲嘉年华”,在“大鲸鱼”剧场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川剧表演,感受到了传统戏剧的魅力。

每一种地方戏曲都有自己的“绝活”,川剧也不例外。传统川剧有三大绝技,分别是变脸、吐火和滚灯。暖场的变脸开演了!只见一个气宇轩昂的红脸关公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他摇摇手里的扇子,一转身,一抬手,咦?变成一个笑眯眯的熊猫脸了!熊猫向我们点点头,眨眨眼,似乎在说:“嘿,我厉害吧?”观众席上的小朋友们瞬间沸腾了!

小试牛刀的变脸表演后,我们欣赏了川剧《金山寺》,说的是白素贞来到金山寺寻找失踪的丈夫许仙,与法海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打斗的故事。在这个剧中,变脸不仅是一种“炫技”,更成了对人物的性格和故事刻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白蛇和法海打斗的过程中,法海一连十几张变脸,越来越狰狞,爆红而可怕,示意我们战斗越来越激烈,我的眼睛紧紧盯着舞台,心也咚咚地紧张着。最后白蛇侥幸逃脱,法海变出一张白脸,暗示他的恼怒和无奈,我也终于松了口气。

另一个久负盛名的独门绝活“滚灯”表演也令人难以忘怀。川剧《皮金滚灯》说的是皮金因为赌博被妻子责罚,要求他把一盏油灯顶在头上,要他顶着灯随音乐扭摆起舞、钻板凳、翻跟斗,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皮金画了一个粉白鼻子,点了樱桃小红唇,穿着大红肚兜和藕粉绸缎裤,扭起来丑态百出。我时而为皮金各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动作紧张揪心,时而又被他诙谐有趣的样子逗得捧腹大笑。

在主持人和演员互动的环节,演员介绍说,光“把油灯顶在脖子上并且倒立”这一个动作,他就练习了两年之久。果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戏剧表演里,我体会到了传统川剧的巨大魅力,也深深赞叹演员们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记者点评:这篇文章的开头十分吸引人,彷佛让人听到了戏院里的阵阵喝彩声,不禁循声而去,跟着小记者来看戏。一幕《金山寺》,没写“变脸”的神奇,而是解读出脸谱背后的含义;一幕《皮金滚灯》,写出了丑角的有趣、滚灯绝活的不易,是篇佳作。原文中的“视觉盛宴”老师觉得略有不妥,因为戏剧中布景不是盛大而是精巧,灯光也不会太过绚丽,因此还是平实一些较好。

跟着“上汽”来看戏 

晨报小记者  黄雪润

(天一小学 二年级)  

“宝贝,周末我们去看戏!”我一放学到家,妈妈就兴冲冲地跟我说。“看戏?”我有点疑惑不解,妈妈说:“对的!新闻晨报邀请你这周末去做小嘉宾,体验上汽品牌的儿童戏曲嘉年华。”听妈妈解释完,我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噢!去看戏咯!”

周末如期而至,可是台风也来了,这大风大雨看着让人有点扫兴。没想到赶到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已经到了那么多晨报小记者们!

演出前,一位叔叔问我们知道哪些传统戏曲?这个我在书里看过,于是立刻举手回答:“京剧、昆剧、沪剧、锡剧、越剧、黄梅戏……”叔叔夸我回答得好。我还上台表演了一段沪剧《金丝鸟》,赢得了掌声和小奖品。

这位叔叔还跟我们介绍了上汽集团和这次活动的关系。上汽集团可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之一,在中国,每卖出四辆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制造”,原来荣威、别克、大众、凯迪拉克、斯柯达这些都是上汽集团的品牌!上汽集团不仅仅制造汽车,他还有“朋友圈”: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中超联赛、上港足球俱乐部、上汽国际赛车场等等都是他的朋友,太厉害了!我们也搞清楚了,这次的儿童戏曲嘉年华也是上汽集团的“朋友”,是用适合我们孩子的方式介绍传统戏曲。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川剧。这是我第一次在剧场看戏剧表演,没想到这么精彩,主持人金炜叔叔说,看戏就要有掌声,叫好声,原来这就是“喝彩”呀!

整场演出果然喝彩声掌声不断,我也不断地喝彩,手掌都拍疼了,嗓子都叫哑了。我最喜欢的是《四大美人》和《白蛇传》,因为四大美人里面每位演员的表演都不一样,有快的有慢的,有活泼的有优雅的……我还喜欢《白蛇传》,因为里面有“变脸”表演,这是川剧三绝之一,当变脸的演员走到观众中来表演时,我瞪大了眼睛,想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变的,但怎么也看不出来。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问妈妈,想让妈妈告诉我到底变脸是怎么变的,妈妈说她也不知道,她说这是秘密……唉,我真想搞清楚这里面的秘密啊!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第一次采访非常认真,每一个活动环节都用心去听、去记录、去感受,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不过每个环节都平均用力,也容易让人抓不住重点,所以老师做了一些删减,处理了一些过程性的语句。


 我的童年有个“大鲸鱼” 

晨报小记者  张霂岑

(市西小学  二年级)

 

我终于等到了第一场采访任务,妈妈告诉我是去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采访,除了可以观看《宝贝爱看戏——川剧》的演出,还可以去到之前不对外开放的区域。我特别特别地开心,因为我可是一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老观众啦。

自从2017年6月15日,爸爸带我来这里看了第一场《丑小鸭》的演出后,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看演出。采访前,妈妈和我一起整理了下我在这里的回忆。2017年我一共看了10场演出,2018年我一共看了17场演出,2019年我只看了3场,加起来有30场演出呢!我在这些演出中还上台献过5次花。在这里有我很多很多快乐的回忆。

所以,为了这次采访,我准备了很多问题。我举了很多次手,终于举手被选到了。我问“大鲸鱼”剧场的副总经理黄莉莉阿姨:“今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大鲸鱼’或者‘小鲸鱼’剧场呢?”因为我觉得,外地的小朋友或者住得比较远的小朋友不方便来这里看演出,这里的演出这么好看,那可不可以多建造几个“大鲸鱼”或者“小鲸鱼”剧场呢?我听到的回答是:“会有的,儿童艺术剧场的演出可以去到别的城市,也可以走进社区,还可以进入学校,让更多的小朋友们能看到这么好看的节目。”

这下我就放心了,最好能让地球上的小朋友都来看这么有意思、这么让人快乐的“大鲸鱼”演出!

记者点评:我们鼓励同样的活动,小记者们能够写出不同角度的文章,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位小记者没有写本次活动的主角——川剧,因为对于作为老观众的她来说,抓住难得的机会提问剧场负责人更加重要。从这位小记者稚嫩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大鲸鱼”的喜爱,所以恨不得让全地球的小朋友都来分享。 

精彩节选

我问一位小生演员:“作为一名川剧演员苦不苦,平时要练习一些什么基本功。”他告诉我,刚开始练习时很苦,想家了会哭,排练身体压疼了会哭,“在我们剧组里哭不丢人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哭过。”这位演员回忆说,学川剧的第一年,要练习软度,老师帮忙压腿,当时疼了整整一节课。要完成一段标准的动作,要一年时间才能学好,很辛苦。曾经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听了这位演员的回答,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虽然在台上表演了短短几分钟,可是在背后有着很长时间辛苦的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晨报小记者  罗圣嫣(洋泾实验小学  四年级)


你瞧,表演开始了!一位哥哥拎着一个茶壶出场了。咦!这个茶壶外形很是奇特,通体是铜做的,壶身很小巧,但壶嘴又细又长,和我们家里烧水的壶完全不一样。

哥哥一个前空翻亮相,只见茶壶在他的手中不停地翻滚,然后一个定身亮相,“嗤嗤嗤……”茶水从细细长长的壶嘴里流出,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此时大家鼓起掌来。接着,哥哥又来一个大鹏展翅,壶嘴掠过头顶,茶水再一次精准地倒入茶杯,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叫起来。

我开始以为壶里的水是凉水,定睛一看,茶杯上面还呼呼冒着热气,原来壶里是滚烫的开水,这让我对表演的哥哥佩服不已。

——《精彩的长嘴壶茶艺表演》晨报小记者  聂希原(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二年级)



一个小哥哥登场了,他拿着一把长约1米的铜壶,做着各种花式动作,壶中是滚烫的开水,小哥哥一套动作耍完,猛然间,壶嘴瞄准盖碗,开水便以极快的速度冲下,当水快满时,又快速地收住,滴水不漏,只剩下碗中还在旋转不息的茶水。台下的观众都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川派茶艺表演》晨报小记者王悦淇(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



在川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一件件精美的戏服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戏曲里的服饰可是有含义的。先来看粉色的桃儿巾,它是顶看起来很调皮的帽子,是川剧里丑角的服饰;而米黄盘金团女蟒可不是蟒蛇,它是川剧里重要角色才能穿的戏服,代表角色的身份尊贵;还有蓝色的耳扑文,这是一种特别的官帽,两边垂下来部分表示蒙住耳朵不听意见,代表佩戴者高高在上的地位。听川剧院老师说,一件上好的戏服,往往价值几千甚至上万元。

——《一颦一笑皆功夫》晨报小记者  童馨(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三年级)


重头戏变脸终于要开始了。伴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响起,表演变脸的三位大师大摇大摆地走上舞台。他们有的头戴凤冠,有的身披将袍,有的手拿扇子。中间这位大师身子一侧,左手一抬,随后把头转过来,红脸顿时变为白色。另外一位大师手持折扇,看,他一跺脚,一转身,扇子一遮再拿开,脸就变成了。大师们的变脸天衣无缝,我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好!”不知是谁先带头喊起,全场爆发出叫好和掌声。

——《走近川剧》晨报小记者  辛飞飞(浦东新区明珠小学B区  三年级)


活动带教:张智丽
文字点评:张智丽


(注:本文图文系晨报学记团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