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中国酒馆:这里的鸡尾酒,得用黄酒、白酒调丨魔都特色小店


作者:谢竲
编辑:谢竲
时间:2019-10-13 17:49

这些年的上海,“上年纪”的小店越来越“有味道”,新加入的“成员”也不断带来惊喜。在上海市商务委支持下,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将带大家走近小店、体验小店,深入感受在魔都“逛马路”的别样魅力。

大大小小散落在申城街头的酒吧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也繁荣了魔都的“夜经济”——很多人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两杯,点上一打啤酒酣畅淋漓,或是精挑细选几款鸡尾酒细细品味。而这家开在外滩附近的酒吧却着实有些与众不同。

虽说习惯了称之为“酒吧”,总觉得的确是用“酒馆”来称呼这家小店更为合适。且不说无处不在的“中国风”设计布置,在这家酒吧里人们找不到一瓶漂洋过海而来的“洋酒”,而店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鸡尾酒,竟然大部分都是用黄酒调制的。

精致典雅、独一无二的“中式鸡尾酒”,你会想尝试一下吗?

这是上海首家“中国酒馆”

这家名为“1945”的酒馆开在圆明园路上的洛克•外滩源,开店的念头源自几位分别来自文艺圈、餐饮界的创始人酒后闲聊时对中国酒文化的思考和解读,于是乎,上海首家中国酒馆便应运而生。

酒馆名字中的“1945”,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年份——当时,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帷幕;而选址在上海外滩,则是在希望在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地标,用“酒”这一国际性的语言,让更多人体味和理解东方文化的包容、雅致与智慧。

没有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也没有点燃气氛的驻唱歌手,酒馆里播放着的一会儿是悠悠的《游园惊梦》,一会儿是熟悉的《夜上海》;同样是酒吧常见的沙发卡座,却配上了艳丽精致的刺绣抱枕、点缀上几个戏曲帽子。“坐镇”吧台的汪健俊一身汉服,喜欢偏甜还是偏酸、想要水果香还是“小清新”,都可以和这位店长兼调酒师好好聊上一聊。

从《牡丹亭》里走出来的“牡丹亭”

在点评网站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用料”特殊,又“摆盘”惊艳的中式鸡尾酒了。

网红款“鸟语花香”用的是开山七贤净香型白酒为基底,配上青柠、百香果和粉红胡椒粒,由于采用了最新的制作工艺,在口感上尽可能实现了米香和果香的完美平衡。而点缀上了花鸟图案的茶碗竟然是被“盛”在鸟笼里出现的。

受访方供图

而鸡尾酒“牡丹亭”的呈现则依托了一座小亭子,干冰带来的袅袅青烟散去后,显露出的是盛着一朵干牡丹花的小茶杯,再倒上温热的绍兴生藏酒,干花逐渐浸润舒展,花香酒香馥郁芬芳。参与了研发的汪健俊告诉记者,“牡丹亭”复杂浓郁的花香,让黄酒的口感更加温和,而其创作灵感就来源于酒馆创始人之一、昆曲王子张军的一出《牡丹亭》,“包括现场的烟雾、布景等等,可以说这款鸡尾酒整体的呈现就是脱胎于戏曲之中。”

此外,酒单上还有以绍兴香雪黄酒基底的“纸醉金迷”,用上了宫廷风茶盏和金箔金粉;要喝绍兴加饭黄酒佐以话梅、柠檬汁等调制的“望梅止渴”,得等着古风“过滤器”一滴滴过滤……颜值与趣味“齐飞”,无怪乎酒馆会得到不少“即使不喝酒,也要先拍拍照”的别致评价。

品酒之余走一趟中国酒文化之旅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酒柜陈列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白酒、黄酒或是葡萄酒,所有的品类都是“中国生产”,只喝中国酒、只做中国酒,是这家中国酒馆从始至终的坚持。而在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则是黄酒。

“不同酒的特性是什么、你想呈现什么,就如同画一幅画,通过构思都可以让这幅画呈现出前、中、后的不同层次”,汪健俊在来到“1945”之前也曾是沪上知名酒吧的调酒师,在深入接触到了中国“酒元素”、入了黄酒的“坑”后他发现,中国酒的口感和技术其实比洋酒更复杂,而且因多为手工制作,使用起来也需要考虑其特性和口感,以达到相辅相成、亦或是层次更丰富的口感体验,“我们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高超的酿酒技术,中国的酒真的非常厉害,值得更多的探索和挖掘。”

因此,酒馆里还特别推出了颇具人文气息的“中国酒之旅”——长条形的托盘上,定窑白瓷、龙泉青瓷、景德镇青花瓷等6个各不相同的小瓷杯一字排开,分别盛着的则是山东即墨的妙府老酒、西安长乐坊的黄桂稠酒、无锡的惠泉黄酒、福建福州的坊巷青红、江苏丹阳的封缸酒、湖北房县的卢陵王黄酒。

酒单上还有将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四种典型黄酒“一网打尽”的“绍兴冬酿酒之旅”,以及囊括了贵州遵义的赖茅、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山西汾阳的汾酒黄盖等在内的“中国白酒之旅”等选择。记者获悉,这样新颖的饮酒“模式”推出后除了颇对年轻人的“胃口”外,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消费者,试酒、品酒的同时,也是一场感受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独特体验。

本文为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购物故事小组”原创!魔都特色小店,周到带你逛哦~

如果大家身边有喜欢的、有特色的小店,也欢迎给我们推荐哦~可以在文后留言,或者发到小编的邮箱:290746972@qq.com~

魔都特色小店系列报道可以戳这里回顾:

已经吃过了2369包泡面的店主,写出了一本“泡面圣经”丨魔都特色小店

是甜品店,也是画廊,希望把艺术带入“生活圈”丨魔都特色小店

全上海最火的“弄堂小馄饨”可能要搬家?听听阿跷怎么说丨魔都特色小店

永康路上的网红提拉米苏“超任性”,1勺38元“看心情”?丨魔都特色小店

朋友吐槽没有合适衣服穿,她放弃高薪做起“私人定制”丨魔都特色小店

田子坊里出了个“金粉世家”:距离“百年老店”的“小目标”,还有83年丨魔都特色小店

舒蔡记:想品尝上海小吃原本的味道,请记得它 丨魔都特色小店

这家店的朗姆酒加花雕口味小龙虾想尝尝吗? | 魔都特色小店

前上市公司董事亲手做的“冰澳白”、酸奶咖啡超级赞丨魔都特色小店

梦回三十年前外婆小面摊的“弄堂面馆” | 魔都特色小店

先“抓娃娃”再“买买买”,这家南昌路上的小店“背靠”三金冠淘宝店丨魔都特色小店

这家小店里有几十万个汉字可以买,金色的“字在瓶”最受欢迎丨魔都特色小店

英国皇室的花艺师曾慕名而来,这家思南公馆里的花店很“大牌”丨魔都特色小店

益民经营部:这个小店里,满满都是你童年吃过的冷饮和饼干 | 魔都特色小店

这家“千里挑一”的书店里,你会遇到正在当店长的“编辑大大”丨魔都特色小店

再造衣银行:这可能是全上海最环保的服装小店丨魔都特色小店

O'mills:这里有最“天然”的面包,也有最“自然”的餐位丨魔都特色小店

图片:赵智妍 谢竲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