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一起打卡了进博会虹口特色商务旅游线路之一的“北外滩之行”(虹口进博游 ① 丨北外滩:追寻历史与现在,隔江眺望绝美天际线),今天,周到君再来带大家去逛一下第二条旅游线路“海派文化之路”里的各个景点,感受一下虹口新兴产业和百年人文的独特魅力!
第一站:创意与环保
交通:地铁8号线虹口足球场站;933、966路中山北一路花园路站。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位于虹口区鲁迅公园,从外向内看是一座绿树环绕、环境幽静、开敞高挑的建筑空间。这里曾是四万平米的老工业厂房,如今是上海第一家以创意产业与新型节能环保结合的示范园,园内有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0多个国内外节能环保机构和政府部门。
花园坊在改建时将原工业厂房的金属拆弃物循环利用,采用屋面保温等节能环保科技,太阳能热水、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提高能效综合利用,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卫生间冲洗、清洗车辆等。
在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内,有一处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可供参观,占地3450平方米。分为序厅、工业、生活、楼宇、交通、新能源、低碳、青少年体验等八个主题展区,有150多个展项,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展项最全、展示技术最先进的公益性节能低碳展示平台,也是面向社会开展节能减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的散客开放时间为周三、六10:00-16:00 ,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可以来这里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节能与环保的知识。
第二站:文化与艺术
交通:花园坊—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距离1.3公里,公交70路/97路,中山北一路花园路—四川北路多伦路站)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位于虹口区,修建于1912年。一条看似寻常的小路,却遍布了144个历史文物保护点,见证了上海从开埠时期的小渔村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如今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历程,有着“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的美誉。
路面用石块铺成,随处可见红砖复古小洋楼和人物雕塑,路两旁有不少名人旧居、珠宝商行、古董字画、红木店铺等建筑,甚是风雅。名人街虽只有550米长,却宛若一个上海百年历程和文化的缩影。
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名人都曾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可以说这里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大本营,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
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位于多伦路145号,是上海市历史建筑,建于1925年,是东南亚外廊式建筑风格的三层西式花园住宅,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中华艺术大学创建时,陈望道为校长,陈抱一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夏衍任教务长。郑伯奇、卢炳炎、徐悲鸿、洪野等都曾在该校任教,这里还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
公啡咖啡馆
公啡咖啡馆的位置很好找,就在多伦路上的多伦文化艺术空间里面。咖啡馆始建于20年代初,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的摇篮,当时鲁迅、叶圣陶、夏衍、郭沫若、茅盾、瞿秋白等一批进步人士都是那里的常客。
1928年,鲁迅在《革命咖啡馆》里写到:“遥想洋楼高耸,前临阔街,门口是晶光闪烁的玻璃招牌,楼上是我们今日文艺界的名人,或则高谈,或则沉思,前面是一大杯热气腾腾的无产阶级咖啡,倒也实在是理想的乐园。”
走进公啡咖啡馆,仿佛穿越回了当年的上海。留声机、老式自行车、墙上的旧报纸剪影……都在一一诉说着那个年代青年们的自由与理想。
多伦现代美术馆
一条人文气息浓厚的街上怎能少了美术馆呢?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是我国第一个政府平台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建筑面积 4800 平方米,共七楼,一到三楼为展示区域。展厅面积 1500 平方米,主要举办中国当代艺术的展演活动,进行国际当代艺术交流。
王造时旧居
这栋房子建于上世纪20年代,占地面积225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坐南朝北,整体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特征,屋面错落起伏,仿巴洛克建筑,一、二层均有变形的古典柱式,在多伦路上算得上一幢建筑体量颇大的独立式花园住宅。
被称为“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1903-1971,复旦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曾于上世纪50年代居住于此,不过这里如今已被出租,内部无法参观,只能在外面欣赏一下建筑风格。
孔公馆
该处建筑位于多伦路250号,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建于1924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孔祥熙沪上的三处豪居之一,俗称"孔公馆"。
外墙缀满了细纹抽纱的阿拉伯纹案浮雕,门框和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屋内是满堂生辉的彩色贴面的瓷砖和地砖,精美绝伦、精致细腻。
白公馆
该处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抗战胜利后成为白崇禧寓所,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薛公馆旧址
多伦路66号为本地商人薛氏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一幢庭院式住宅,人称“薛公馆”,立面主体部分受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影响,入口门廊的柱式和巴洛克雕刻装饰构件及窗楣等又为古典建筑风格。
鸿德堂
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始建于1925年,系长老会沪北堂的新堂,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取名“鸿德堂”。该堂为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不过遗憾的是,近期鸿德堂因修缮暂停关闭,想来这里的参观或做礼拜的朋友要等到12月以后了。
多伦路上还坐落着如上海报纸博物馆、上海民间南京钟收藏馆、上海多伦路地区海派文化馆等小型民间收藏馆,值得去一一参观和品鉴。
第三站:现代与商业
交通: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海星荟中心(距离2.1公里,167路/21路 四川北路山阴路—四川北路武昌路)
高147米的上海星荟中心双子塔楼位于上海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于2017年建成,拥有11.7万平方米超甲级办公楼与7.2万平方米Lifestyle商业中心,与陆家嘴金融城隔江相望,外滩万国建筑群与摩天大楼尽揽眼底。
双塔象征虹口区入口,经典窗格的设计与工整的线条结合,让建筑兼顾美学与科学的美感,同时具备内敛东方触感和内涵,成为苏州河畔上海天际线中的地标性建筑。
目前星荟中心还在招商中,商铺开业的不多,以餐饮为主。很多店铺仍在装修中,不过相信未来一定会汇聚更多人气。
今天这趟路线,既有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浓厚的老上海文人气质,又有新上海的摩登和新技术产业的风采,且这几个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只有一两公里,一天逛下来满满的收获感。如果还没逛过瘾,接下来周到君还会带大家继续打卡第三条路线,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