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票房被反超,口碑失利,李安的120帧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作者:陆乙尔
编辑:陆乙尔
时间:2019-10-20 19:58

一个星期前,《双子杀手》刚刚在北美上映,距离内地上映则仍有几天时间,导演李安在中国的宣传路演起点选在了北京。

在北京的提前看片会上,对于坚持使用高帧+3D摄制方式拍电影的选择,李安表示,他的心情其实一直很忐忑:“我经常在想,为什么现在就我一个人这样拍,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一个星期过去,《双子杀手》在内地的成绩单已然揭晓,当时李安坚持背后的忐忑也许预示了结局。

上映三天,该片内地首周票房约1.4亿元,预测票房也从开画最初的5亿元跌到了如今的2.8亿元。在现今内地庞大的市场容量下,这样的票房成绩对于李安这一级别的导演来说,用“失利”来形容也不为过。 

再考虑到影片成本超1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票房约7500万美元,按照目前走势来看,《双子杀手》收回成本已经十分困难。

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双子杀手》,导演孤独地走在了坚持120帧拍摄的路上。连续两次“赔本买卖”,这是李安的问题吗?

票房失利?这一次北美和中国观众都不怎么买账

三年前,李安首次使用120帧/4K/3D高新电影技术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围绕电影技术的讨论络绎不绝,但最终票房却以惨败而告终。

该片全球票房仅收3019万美元,在北美的票房和口碑尤其不尽如人意,烂番茄上新鲜度和爆米花分数都未及格。由于影院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小范围上映后北美票房最终仅为173.8万美元。

而中国内地市场1.64亿元这样并不高的票房,占到了全球票房的约80%。同时,影片在豆瓣上评分达了8.4分,位列当年评分最高外语电影第三位,颇有曲高和寡之感。

三年后,《双子杀手》比内地提前一周在北美上映,李安在来中国宣传前应该已经十分清楚北美观众的反馈。上映首周北美票房约2055万美元,仅排在当周上映第三位,次于早《双子杀手》上映一周的《小丑》和同天上映的《亚当斯一家》。

影片口碑则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相似,北美的媒体和影评人尤为不买账,烂番茄新鲜度仅为25%,观众的爆米花评分则好很多,为84%。

如今再来看内地的票房成绩、相比中美观众当年对《比利·林恩》截然不同的态度,此次一向偏爱李安的中国影迷也救不了《双子杀手》了。

从上映首日约5500万元的单日票房冠军成绩,到今天降到了单日票房榜第四位,接连被同天上映的《沉睡魔咒2》《海贼王:狂热行动》以及已经上映21天的《中国机长》反超,《双子杀手》似乎再次重现了当时《比利·林恩》“雷声大,雨点小”的阵仗。

口碑崩塌?故事太简单

中国观众不爱李安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李安此次来华媒体与影迷的热情无须赘述。然而这一次的新片《双子杀手》,中国观众可能的确不怎么爱,影片口碑“崩塌”则是最重要的原因。 

遥想三年前《比利·林恩》尽管在内地票房不高,但豆瓣评分进入了当年豆瓣评分最高外语电影Top3。而《双子杀手》的豆瓣评分仅为7.1分,单看分数虽然并不是很难看,但实际上已经排在了李安自己作品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一位是2003年的《绿巨人浩克》,评分为6.7分。

其实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的影迷已经对李安相对宽容,在猫眼、淘票票等平台上,《双子杀手》的评分都只有8分左右,而在这些平台上,这样的分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烂片”了。

 究其原因,刨除高帧+3D等技术因素,最本质的仍然在于影片的故事有些过于“简单粗暴”,正如有影评人评价,这部片子“不够俗又不够雅,很李安却又不够李安”。

由于影片的剧本其实最初写于20多年前,创作于克隆羊多莉诞生的之后一年,当时由于技术限制未能筹拍。而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故事已经不合时宜了。

观众经历了各类科幻剧情动作大片的洗礼,审美习惯的提升也对剧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子杀手》这样缺乏悬念、缺乏大场面的剧情动作片,对于如今这批资深观众来说实在有些不够看。

其实这样简单的剧本问题李安也能想到的,那他为何仍然选择来拍摄这个故事呢?一方面,《比利林恩》后李安想换一种题材来尝试高帧拍摄,动作题材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老年版与青年版威尔·史密斯的追逐对决,也是李安一向擅长的如寻找自我、父子代际关系探讨等主题。

这是能够“雅”也能够“李安”的主题,然而放到电影里,最终文戏的呈现效果却仍然不够李安,由于片长等原因只能点到即止,有些不痛不痒,颇有隔靴搔痒之感。

高帧拍摄?李安会坚持下去

再回到《双子杀手》重点宣传点的高帧加3D拍摄手法。三年过去了,仍然只有李安在坚持120帧电影,而观众的反馈其实仍然与《比利林恩》相似。 

许多观众在看完120帧版本电影后认为,使用如此高帧数的技术,尽管画面十分高清,甚至连人物脸上的毛发也清晰可见,也的确如李安所追求的一般,真实感十分突出,但这样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影片“电视电影”的质感,简单来说就是习惯了看24帧的电影,再看120帧版本的不像在看电影,反而像在看纪录片或是电视。 

目前国内能够支持顶配“120帧+4K+3D”CINITY版本的影院只有27家,大部分都为60帧3D版本或者是2D版本。

看顶配版的观众只占少数,观影体验未必符合心意,而看普通版本的,影片整体故事又不够新鲜不够好看,如此一来,《双子杀手》的票房失利,在所难免。

不过,票房永远不是衡量一部电影,或者是一门电影新技术的唯一标准。在一块全新的“荒地”,敢为人先的开拓者所面对的困难,所需要忍受的孤独,永远是常人难以想象。又只有在将来这里成为富饶的土地时,人们也许才会正确看待第一个拓荒者的意义。

回到最初的问题,李安给自己的答案很简单,

“我看到了这种技术带给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我也有义务,为年轻电影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如果有机会,我只想还能继续用高帧拍下去,继续实验下去,我相信它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发现。”

李安下一部计划的电影,是他心心念念很久的拳击题材《马尼拉之战 》,如果可能的话,他仍然希望用120帧高帧+3D技术来拍摄。

不过李安连续两部电影的票房失利后,是否仍有资本愿意为这项“曲高和寡”质疑声不断的试验买单,则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