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这是《礼记·月令》中,从社会活动的角度来描述节气物候的话。当秋令最后一气霜降到来之时,冬天就不远了,从事工巧技艺的匠人们就不能再继续劳作,可以休息了。清代学者孙希旦在其《礼记集解》中引用郑玄的话解释为:“寒而胶漆之作不坚好也。”所以,“百工之役,使之少息,亦顺时之政也。”由此可见,古人在生活与劳作的方方面面都是随顺着大自然的时令节律而为之。
在《黄帝内经》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人从气血循行规律中,找到与自然节律相适应的作息要求。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容平”二字在《圣济经》注解为:“容而不迫,平而不偏,是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句话中的早起是以公鸡啼鸣为参照,秋天鸡鸣实际上比春夏鸡鸣时间略晚,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要稍稍多睡点觉。“无外其志”就是别再胡思乱想什么建功立业的事情了,秋天就好好收敛收敛,休息休息吧。
《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说:“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大意是,任何事物的出现与发生必有其因果和缘由,如果不明其理,盲目作为,必为其所困。智者与俗人的差异之处,就在于智者会循其理遵其道而为之。所以,如本文开篇所言,霜降至百工休,是有其当时时令与工艺的原因,这个道理在今天来说,可能仅仅对传统漆器制作的手工艺者还有提醒的参考作用吧。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乃趣狱刑,毋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草木黄落是霜降时的物候特征之一,伐薪为炭是为御寒,蛰虫咸俯在内,是因为蛰虫俯首借地下的暖阳之气维生,皆墐其户则是闭塞洞穴以躲避地表阴寒肃杀之气。禄秩为有权位食常禄者,供养为无常禄者,平时他们多拿多占点就算了,但在为抵御寒冬储备财物之时,就要对他们严加核查,这类人该收手了。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五戎即弓矢、殳、矛、戈、戟五兵,“班马政”就是颁布乘马的规矩政令,以上皆为军政事务,结合后面“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旐,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搢扑,北面誓之。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这段话看,霜降时节教田猎、习五戎、班马政就是先秦时期的君主们“外彰祀神之礼,内做不虞之备”的阅兵式与实战演习的结合体。《黄帝内经》中说:“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了解掌握了自然规律,顺势而行就是圣人,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去做,那就是愚蠢的傻瓜。无论农桑、军政、工艺、医疗皆如是。对身心健康来说,顺应节气变化的生活,病痛就会减少;反之,则自讨病苦,自寻烦恼。
在古人眼中,大道至简,天机也同样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