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着导游逛了外滩!


作者:李洁
编辑:李洁
时间:2019-10-28 18:56

“如果来上海,不到外滩,就相当于没有来过。”

(该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上海的地标建筑,外滩你们都是怎么打卡的呢?是对着万国建筑群一顿狂拍?还是和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合影留念?……有关外滩的故事,你真的知道嘛?

别说你们不相信,就连小编都不相信,来上海十余年,今天的我竟然跟着导游逛!外!滩!怎么找的导游,怎么参的团,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历史背景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你知道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是谁吗?

小编没有想到,位于外滩33号的前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万国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的19世纪建筑物,建成时间在1873年。

据导游介绍,包括领事馆和官邸在内,建筑整体外形设计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屋面为四坡式,使用中国的蝴蝶瓦,整个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

同时考虑到上海的气候特点,底层和二层均建有宽畅的遮阳长廊,这样的“东印度式”的建筑风格,使得房间冬暖夏凉。小编不禁感叹,真的是太有智慧了!

在现场,小编看到现在的部分房子已经作为餐饮场所,很多游客喜欢到这里来拍拍照,歇歇脚,再尝尝美食,当然消费也是不低的哦!


你知道外白渡桥名字的来源吗?

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外白渡桥是连接黄浦与虹口的交通要道,每天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

然而对于外白渡桥的记忆,小编脑海里永远浮现的都是《情深深雨濛濛》里依萍跳河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但关于桥名“外白渡桥”的来源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争论。据导游介绍,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投资建造的。但当时建造好了的桥需要向每个过桥的人收取过桥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后来,边上又造了第二个桥,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你知道东方明珠的信号塔怎么安装的吗?

来外滩,隔江看两岸风景,想必谁都躲不过东方明珠的美吧。

众所周知,东方明珠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468米的总高度曾是亚洲第一高塔,但对于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实际高度,导游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电视塔由塔座、3根直径为9米的的擎天大柱、下球体、中球体和太空舱组成,虽然全塔的总高度为468米,但主体结构却只有高350米。建筑学中,对于建筑的高度是以主体结构为准。那么……(大家自我体会)


此外,塔尖上的天线高118米,重450吨是怎么装上去的呢?有网友说,是通过塔吊吊上去的,也有网友说是通过直升飞机安装的,事实并非如此。

导游告诉大家,在电视塔中间的空洞四周,从直筒体顶部至踏底,分别布置着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索,下端装有液压千斤顶。一启动开关,千斤顶就像猴子爬树一样在钢绞索上同步爬升,带动钢天线逐步上升。在天线冲出单筒体洞口后,千斤顶仍继续爬升,直至天线升至预定高度。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说戳进去的!


每次走过外滩,看到色调统一、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总是令人惊叹。在今天之前,小编来过N次外滩,也总以为自己很熟悉这块,但其实它身后的历史包括一些小故事也都是第一次知道。如果你有机会能更深入了解TA,你会知道,带有节奏感的天际线,带有美感的天际线,形成并非偶然。

下次来外滩的你,不妨也多了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延伸阅读】

看到这篇文章很多人会问,小编为什么会突然要跟导游逛外滩呢?!

其实啊,小编是参加了《咬文嚼字》讲习所第24期的课程,创刊于1995年的《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学规范、传播语言文学知识等为宗旨,致力于介绍现实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纠正语言文字使用差错、剖析语言文字现场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通过本次学习,小编有幸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上海历史文化,也更加规范了在语言文字上的使用,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学习机会,也期待下一次可以跟着老师学习更多的内容哟。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