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民宿品牌“原舍”,到后来的田园综合体与理想村项目,成立十年的乡伴文旅,足迹已踏遍了全国十多个省、四十多个村落。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国内顶级设计师朱胜萱带领着自己团队,为中国的乡村打造了许多美好蓝本。
近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嘉兴举办,乡伴创始人朱胜萱与大家分享了这些年来乡建的经验以及他眼中的乡村文旅新模式。
作为设计师,总是能敏感地捕捉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东西,朱胜萱同样如此。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胜萱在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不少闲置的宅基地,这些撤乡并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荒地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影响了美观。那么,要如何利用起来呢?
按照传统模式,一般人会将其推倒变成一个房地产或者商业用地的开发项目,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径:用20年、30年乃至40年的长租完成土地的开发和运营,使土地在保留传统文化和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认为这样才能做到完全的城乡融合。
于是,在对乡村的美好向往和设计美学的灵感浇灌下,原本破败的乡村里慢慢多出了一些漂亮的房子,这些充满设计感和美感的建筑物,让大家看到了原有乡村文化与美好生活的结合。
五年间,朱胜萱用钢结构等现代建造工艺,让各种新兴的民宿、会客厅遍布了长三角的各个角落,并逐渐延伸到中西部的成都、云南等地。通过一个个微小的点带领乡伴的事业实现了片状的突破。
村子里漂亮的房子越来越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以前,我们只顾着造房子。但在大量建设后却发现,这个村子太空洞了:没有人、没有产业、没有文化、没有运营……随着众多单点同质化问题的出现,我们发现了乡村的可能性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房子那么简单。
于是,乡伴在最近五年里,做了很多集群发展和制度创新,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又逐渐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理想村。
可以说,理想村的发展实现了多业态聚集,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而是把在城市生活的乡土人带回到了故乡。
乡村的城市化建设,是要把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做一个有机的对接和补充,要让乡村成为新时代文化生活的最好的容器。
2019年,乡伴第一次来到嘉兴,在第一个理想村落户陶仓的时候,由于刚好在运河边,因此取名为运河陶仓理想村。运河,陶家,旧粮仓,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代表。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时,就看到了这六根柱子,通过这六根柱子我们后来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东西。这些柱子最早可追溯自宋代陶氏家族迁居王江泾,这个誉满江浙的陶氏,是当地的大户,如今理想村所在地便是旧时陶氏庄园。在挖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些最重要的文化,那么要怎样重新改造呢?它的第二条线就是巨大的粮仓,我们沿着粮仓这条线进行深入挖掘后也发现了很多历史故事,所以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规划和设计。
据了解,短短六个月后,这里便会见证一个新的粮仓艺术馆诞生,未来还会打造一些艺术会展和融合产品,它会成为这个区域的地标,承载这里的符号和文化,再次将焕发新的活力。
朱胜萱认为,这样的乡村生活不比大家印象中的日本村庄、欧洲小镇差,中国的理想村有着中国特有的田园文化和乡村文化的机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就是把这样的生活从城带到了乡,从乡又回到了城。
除了江浙一带,乡伴在其他省市也做了各种尝试。今年9月,山东沂南县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乡伴柿子红理想村正式开园。乡伴用12个月时间打造了一个以红色文化旅游先行、以柿子和小米为农产品支柱的旅游地,大家很难想象,就是在山东的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竟然能创造出跟浙江、江苏美好生活非常接近的地方。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文创和产业的提升。
朱胜萱认为,现在乡村最需要解决的是村居长期发展的问题,应该让老百姓在这里居住下来,长久在这里生活下来,而不是让他们离开这里。
在桐乡的梧桐街道有一个桃园村,朱胜萱在改造过程中,首先对其外立面进行了修缮和风貌提升,其次,他了解到这个村子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的产业,就是“桃李”,于是,他带领梧桐街道进行了产业延展,迅速把这个品牌和IP做到了最强,不仅推出了精酿啤酒,还推出了李子汽水,不久前还在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亮相了。经过改造以后,这个村已经变成了旅游和度假目的地。
除了荒地改造外,这里的很多房子依然有农户居住,有一位80岁老奶奶居住的房子被改造成了四间房的民宿,而她依然生活在一楼空间,剩下的空间打造成了民宿,她还参与日常管理和经营。
有一天我回到那里,老奶奶非常骄傲地告诉我她的孙女回到这里办了一场婚礼。当我们拍照的时候,她还很注意地说了句:‘等我拉一下衣服’。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人的改变是这个乡村最大的改变。”回忆起这件往事,朱胜萱仍颇有感慨。
上周,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在浙江嘉兴创立揭牌。朱胜萱介绍说,所谓「乡村未来社区」,是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而10月21日结束开工典礼的河山镇画圣浜理想村,正是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未来社区理念进行了结合。通过重新演绎丰子恺的IP形象,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以及“乡愁+创业创新”的5+1场景。由此,嘉兴的乡村振兴探索和实践正式步入2.0时代。
“乡村振兴不是升级村级工业,而是促进农业生产和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 朱胜萱说,「设计改变乡村,造梦乡野生活」是乡伴这些年一直追求的理念。乡村的发展并不能只靠单点突破或一个小的文旅项目,要做到的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高效的流动,让乡村进入到全面的复兴,跟城市无缝对接。
品质生活、高新产业、规模发展、科学教育与先进医疗是城市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东西,而文化生活、创意产业、非标建设、自然教育与高端康养是乡村可以带给大家的内容,城乡之间不应该是二元对立,而是可以有机融合和发展。
这是朱胜萱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未来社区新的设想,也是乡伴未来追求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