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平方公里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保护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徐汇区域4.3平方公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进入到11月,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又将添上一处“可阅读的建筑”——衡复艺术中心。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是衡复艺术中心所在,这处修建于1928年双层混合结构房屋,建筑面积约1152平方米,原为“中国美生总会”用房,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徐汇区政协礼堂使用,现经徐房集团整体修缮后打造为衡复艺术中心,即将于正式对外开放。
该建筑东侧面向乌鲁木齐南路,入口掩映在梧桐树荫之中,外立面具有西班牙建筑特色,采用正统的古典样式及比例设计,使用塔斯干柱式等其他古典柱式,装饰十分精美。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房屋存在一定结构老化和损坏。
据修缮方介绍,本次修缮重点保护了建筑外立面,还原的铁艺栏杆、拱券门、天台花窗等建筑细部呈现美妙的流线。室内的地坪、墙裙、天花、楼梯、壁柱等特色历史原物,也做了保留修复,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展现出上世纪30年代的典雅与厚重之味。
与此同时,修缮保留了建筑原有空间格局,恢复建筑内一层小礼堂及二层礼堂空间,提升建筑功能,引入文化、艺术、展示等多种文化类型,活化利用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搭建衡复风貌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衡复艺术中心定位于精品艺术中心,突出高端化、精品化、个性化的特征,秉持传承海派文化,致力于成为衡复风貌区内的顶级品牌集聚地、时尚新品首发地、高雅艺术首展地、精品活动举办地,以此助力徐汇区四大品牌建设,打造历史与当代完美融合的“全球城市的衡复样本”。
不仅如此,衡复艺术中心和已经开放的草婴书房、夏衍旧居毗邻而居,如果你想走近阅读的话,可以一次打卡三处“可阅读的建筑”。
作为衡复艺术中心修缮开放后的首展,将花落“巴卡拉,收藏者之家”。这个来自法国的品牌有着255年水晶制造历史,将历史建筑的空间作为秀场,来给市民进行最自然的展示。
据悉,此次将会有400余件水晶艺术精品参与展出,大多数为创作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古董级作品。其中,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的沙皇枝形大烛台最为引人注目,全高3.85米,由3,320块水晶组成,可装79支蜡烛,确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宫殿的同款。
同时,巴卡拉的几位顶级水晶工匠将从法国来到上海,坐镇展览现场,向观众展示传承百年的水晶微雕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