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为首届上海“最美河道”的静安彭越浦日前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艺术展,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安区彭浦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策展的“流域·邂逅——静安彭越浦·社区重塑滨水公共艺术现场”2019年11月2日至12月27日举办。
“流域·邂逅”是静安区参与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的展览主题。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立足于上海市“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开发战略,聚焦“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主题为“相遇”。
而“流域”是对“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区域性想象,“邂逅”则是在“相遇”主题下,寓指大家将在静安彭越浦河的景观区域里,在公共艺术中不期而遇。
■参展作品《涟漪》
静安区的彭越浦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今年静安区实践案例展位于彭越浦河流域的静安区彭浦镇,彭越浦历史上曾泛滥成灾,沿河民众集资建庙,供西汉梁王“彭越”镇河禳灾,故起名“彭越浦”。
自从上海市开展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以来,彭越浦水质和两岸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评为首届上海“最美河道”。2018年夏,彭越浦滨河景观样板绿带建成开放,通过游径、绿化、便民设施等,打造河道两岸连续贯通的城市亲水漫步空间和城市活力节点,具有示范意义。
■参展作品《流域·留鱼》
在展览开幕式上,总策展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提到,本次展览重在人与社区公共空间的情感表达与互动,形成有温度的活态公共空间,共同营造上海特色创意社区和艺术公共文化空间。
新西兰但尼丁公共美术馆原馆长、新西兰公共艺术基金会主席John McCormark也从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落地以及与居民共生互动的角度谈了谈自己的心得与感受。
展览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彭浦镇民间河长的聘任仪式。
■参展作品《域见·蒙德里安》
在彭越浦河景观带两岸(永和路至汶水路段)的展示板块,共有12件公共艺术作品,分别为上海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所创作,作品紧扣主题“流域·邂逅”,以彭越浦滨水空间的自然、人文、社会为创作元素,表达形式新颖有趣,还融合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性。
■新媒体艺术秀表演现场
11月2日晚间,还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流域·邂逅——新媒体艺术秀》,此次新媒体艺术秀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媒体艺术系共同创作呈现,围绕主题“流域·邂逅”的策展理念,通过演出搭建一次美妙的相遇——滨水空间与社区公众的邂逅,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邂逅,城市旧空间与公共艺术的邂逅。
■参展作品
作为2019第三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区实践案例展的“流域·邂逅”展,在区域的选择上以彭越浦(汶水路—广中西路)滨河两岸的公共空间为主要实现地点,并开辟了七大板块,分别为“彭越浦·故事绘本创作展示计划”、“社区重塑·滨水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彭越浦路 美丽街区·微更新展示计划”、“公共艺术现场开幕式及媒体艺术展演”、“与你我同行——公共艺术参与项目”、“放松玩艺术——儿童美育参与项目”以及“美育进社区——大家美育分享计划”,活动旨在推进彭越浦社区群众的美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展览名称:流域·邂逅——静安彭越浦·社区重塑滨水公共艺术现场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安区彭浦镇人民政府
策展团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策展人:金江波(总策展人)、张承龙(执行策展人)
展览地址:彭越浦路(汶水路——广中西路)滨河空间
展览时间:2019年 11月02日——2019年12 月 27 日
公共交通:公交79、845、959路可达,地铁7号线行知路站(2号口)、地铁1号线上海马戏城站(4号口)择近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