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母校的艺术珍藏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19-11-04 19:25

“展览涵盖了从十七世纪的太阳王和法国古典艺术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在上海展示的这些杰作是中国学生包括徐悲鸿和其他所有艺术家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见到的那些杰作。”这是策展人杰奎琳先生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2019年11月5日至2020年2月9日,由上海博物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杰奎琳文化艺术协办的“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86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卢浮宫博物馆的藏品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分为“文艺复兴运动:法国艺术的起源”、“现代艺术家的诞生”、“太阳王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贵族阶层的艺术繁荣”、“人体美学:艺术与科学的对峙”、“启蒙运动时期英雄主义绘画的革新”、“艺术与革命:从大卫到安格尔”、“考古学与废墟的诗意美学”、“从皇家学院到学院派”九大单元。展品包括绘画、雕塑、书籍、建筑模型等,来自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凡卢、普桑、弗拉贡纳尔、大卫、安格尔、乌东、吕德等艺术大师。

许多展品在艺术史上具有广泛和重大的意义,展览旨在探寻法国艺术尤其是学院派艺术勃发、兴盛和转变的过程。

从19世纪初到现在,在几代教师和学子的更迭中,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简称“巴黎高美”)承袭了法国古迹博物馆遗址以及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部分藏品,其作品收藏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的连续性。

作为世界殿堂级的艺术教学和收藏机构之一,巴黎高美不仅对欧洲大陆的学院艺术影响深远,也对奠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与人才的根基卓有贡献。巴黎高美作为法国前几个世纪学院体系的继承者,20世纪初就吸引了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前往进修,如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颜文樑、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此后,这一代留学生将法国艺术传播到中国本土,大力推动并发展了中国现代艺术,哺育了大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

■上博藏安格尔(传)人体素描

上博馆长杨志刚表示,上博有一张从未展出的素描人物画稿也印证了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张人体素描稿,经徐悲鸿、颜文樑、张充仁等艺术家鉴定为安格尔真迹,并认为属于安氏早年于罗马学习期间的习作。这幅作品几经易手,辗转流落到纽约,于1946年被邵洵美在纽约一家著名古画商店购得,并带回中国。该作具有安格尔画风,但是否为其真迹,要等到海外一批安格尔早年在罗马的习作明年向社会开放后,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

巴黎高美副院长帕蒂西娅·斯蒂布女士称,学院的收藏分散在校园内,教室、职工办公室里都挂有作品,学生可以从校园各处获得艺术滋养。本次的展品也是徐悲鸿那一代中国学生曾经观赏或者临摹过的,而徐悲鸿则被认为是“最好的巴黎高美的中国学生”。


展览名称: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

展览时间:2019.11.5-2020.2.9 (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图片:何雯亚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