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看非遗|连环画:曾伴随几代人的成长


作者:周到君
编辑:徐釉
时间:2019-11-05 13:29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要开幕了,本届进博会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成为世界各国与会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又一个窗口。 其中,非遗和老字号以“遇见上海”为主题,汇聚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新闻晨报·周到为您选择部分一一道来。

“小人书”

1927年起,世界书局首次将“连环图画”四个字标明在封面上,连环画作为一门艺术就此定名。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是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古代的故事壁画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

连环画绘制以人工线描为主,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便于携带。

近现代在上海达到鼎盛

上海在20世纪早期就是中国连环画的出版基地。20年代,上海已经有20家连环画书商,形式也就是后来通行的“小人书”模样——小开本,上图下文。

20年代到40年代这段时期的连环画被称作“民国版”,当时上海的连环画专业画家不到10人,其中一位名叫朱润斋的最有名,他画的历史演义《呼延庆》和《天宝图》就是那时候的畅销书。

30年代是“民国版”连环画的鼎盛期,上海有30多家书商聚集在闸北公益里一带,连环画界也出了一个“四大名旦”,除了朱润斋,还有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



从1949至1994年,据统计中国出版了3.6万余种连环画,但到20世纪末,连环画的创作冷落下来,只能在收藏市场上从一些高价成交纪录里还看得到连环画黄金时代的影子。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先生生前创作了 《山乡巨变》、《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等连环画作品,他笔下的老上海曾影响了几代人。


2007年,“连环画”被市政府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徐妍斐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