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张口,含笑又低头,拟似玉人笑,深情暗自流。”古人的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含笑花开时的模样:呈半开状,常下垂,模样娇羞似笑非笑,因而取名作含笑。
含笑花又名白兰花、香蕉花等,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每年的4—6月,含笑的花冠半开微吐,临风莞尔,娇羞欲笑。傍晚的时候,含笑花散发着一阵阵既像香蕉又像甜瓜的香味,令人陶醉。它的花瓣为6枚,呈浅黄色,花边缘带紫晕,其果期为每年的7—8月。开全紫色花的含笑为名贵品种。
含笑的花态妩媚动人,清晨的时候含苞泣露,黄昏时分散发着浓烈的暗香。宋代诗人邓润甫咏此花:自有嫣然态,风前欲笑人。涓涓朝露泣,盎盎夜生春。就是说它早晨凝着欲滴的青翠露珠,夜晚则用香气渲染盎然春意。
含笑深受诗人们的喜爱——“深情厚意含笑花,尽在嫣然一笑中”,这句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含笑花半开娇羞的状态;“一点瓜香破醉眠,误他诗客枉流涎”,则写尽了诗人们对含笑花独特香味的流涎。含笑生长在南方,有淡黄、白、紫等色,花以紫色为大,香以白色为最,形似小白莲,花香四溢。
诗人杨万里特别喜爱含笑,在杭州宅内庭院中栽种多株,闲来赏花赋诗多首,如《含笑花》七律云:“曹蒲节序笠荷时,翠羽衣裳白玉肌;暗折花房须日暮,遥将香气报人知。半开微吐长怀宝,欲说还休竟俯眉;树脆枝柔惟叶健,不消更画只消诗。”
有一天,诗人正在吟咏一首七绝“大笑何如小笑香,紫花不似白花妆;不知自笑还相笑,笑杀人来断杀肠。”正自兴高意得之时,忽然有人来偷花,杨老接着吟道:“秋天二笑再芬芳,紫笑何如白笑强;只有此花偷不得,无人知处忽然香!”
传说在南宋时期,有一对小夫妻十分恩爱,丈夫名叫杨乃才,妻子名叫李秀英。两人都很有才华,平日里吟诗作画,生活十分惬意。然而,元军攻入临安城,打破了他们原本美好而平静的生活,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这对夫妻也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丈夫在分别之际,拿起了妻子平日里梳妆用的镜子,狠心将它摔成碎片,将碎片一半分给妻子,一半留给自己。他难过地对着自己娇美的妻子说:“我深知以你的才貌定会被送入权贵人家,秀英,答应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若我侥幸存活,月十五日我会到集市上去卖这个镜子的碎片,期望与你破镜重圆。”
后来,李秀英被大臣王伯超看中,成为了他家中的宠妾。但李秀英仍深深思念着自己的丈夫杨乃才,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与丈夫的约定,每月十五日她都会派人到集市上去买镜子碎片。功夫不负苦心人,杨乃才与李秀英历经种种磨难与挫折,五年之后终于得以破镜重圆。
他们夫妻二人回到老家之后,过着幸福平静的晚年生活。三十年之后,这对已经八十八岁的夫妻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离开人世,人们将他俩合葬在一起。后来,在他俩合葬的墓地上奇迹般的长出一棵树,这棵树开的花只开却不放,十分含蓄。这就是含笑花。
含笑花开,似美人眼波流转,含笑不语,骄矜且不张扬,因此,它的花语为:含蓄、矜持、庄重、美丽、高洁、纯洁,寓意为含蓄、暗示。历代文人常用含笑比喻美丽、纯贞、值得人们尊重的妇女。
万千花木之中,由花名便能让人想见其姿容品貌的,恐怕只有“含笑”了。风含情,花含笑。宋赋—《含笑赋》序中曾撰曰:“南方花木之美,莫若含笑;绿叶素荣,其香郁然。”含笑的树形优美,绿叶繁盛,苞润如玉,馨香四溢,是花、叶兼美的观赏珍品。开花时,其花宛如娇羞含笑的少女,给人清净、素雅的感觉。另外,含笑还是一种天然的香料,花香香醇浓郁,具有镇静养神、消除疲劳的功效。含笑除供观赏外,因花有水果甜香,其花瓣可拌入茶叶制成花茶,亦可提取芳香油和供药用。
上海种植含笑的公园和绿地较多,种类也比较多样。共青森林公园种植含笑花约有数百株,主要有含笑、新含笑、乐昌含笑、深山含笑、亮叶含笑、金含笑等品种。每年的4-6月,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内冰清玉洁的含笑花悄然开放,亭亭玉立,宛若江南水乡温婉的女子,散发着独特淡雅的芳香,引得游客驻足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