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1月份的“愉悦事物清单”,“落叶不扫”是其一,看展也要安排上。月初西岸美术馆携手法国蓬皮杜重磅来袭,还有上博巴黎高美珍藏、烟囱PSA建筑展……
看不懂咋办?陈丹青在接受“看理想”的采访中说道:艺术没有答案,当你抛弃懂与不懂的问题,你就看见艺术了。
在西岸美术馆,即使是工作日人气依然火爆,并非年轻人专属,爷叔阿姨也不甘寂寞,遛娃遛弯儿都可以。
开馆展“时间的形态”以时间轴叙事,呈现浓缩版世界现当代艺术史。足不出“沪”,在西岸体验一场跨越百年的艺术穿梭之旅,看毕加索、杜尚、蒙德里安……下面周到君就和你分享几幅→
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照明、自动化交通及远程通讯网络让人类得以用全新的视角感知空间与时间。立体主义艺术家摈弃了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开启多元化视角分割对象物,如毕加索的《吉他手》。(本次展览还有一幅他初恋时的作品,去找找看~)
透视法是咋样的,举个栗子↓所有的平行线最后都消失于同一点。
毕加索和杜尚,两人经常被联系和对比。
杜尚送小便器去展览,给蒙娜丽莎画胡子,颠覆了艺术的定义。
他宣称在工业生产的完美形态面前,绘画艺术已变得陈旧过时。通过将工业生产的简单物件作为艺术品展出,杜尚创造了“现成品”的艺术概念。
蒙德里安最初主要致力于描绘树林的风景画创作。
1917年起他开始用一生的纠结画格子和直线,最终成了设计界永恒的经典。
与之相对的便是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了。小朋友应该会很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找线条、三角形、方形和圆形。
也许你并不了解夏加尔,但这幅画眼熟吗?
俄裔法国画家夏加尔深受二战期间德国人占领法国的触动,由此描绘了发生在其家乡的一幅长夜当日的古老梦境。在惶惶不安中相拥的一对新人反映了夏加尔的现实生活状况:流亡到美国之后,他和妻子抱团取暖抵抗现实的不堪;画面正中间持蜡烛的赤马与周围背景形成强烈反差,为黑暗世界注入一束光明;而飞在空中的人物、漂浮着的走钢丝演员,都仿佛要挣脱。
“夏加尔的爱是圣洁的、救赎的、唯一的”
此外,蓬皮杜也收藏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快结束时看到也算是个彩蛋了。
张洹将身体当作档案,自传式的叙事在不断的累计下最终变得无法阅读,仅剩下已被自我意识修改了的主体。
豆瓣这个话题点赞第二的便是张洹的《家谱》↓
蔡国强回收利用了从圣保罗机场没收的利器,用枝条和竹子编织骨架,做成了这个飞机状的装置。
这个装置的光影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