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违规违纪,老师有权对其罚站面壁!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引热议!


作者:李星言
编辑:李星言
时间:2019-11-22 13:46

要是“熊孩子”在学校里违规发错,老师除了口头训诫外,能不能用一些相关惩戒措施呢?

今天(22日),司法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在第6条第4点中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不仅如此,周到君发现,一旦《规则》通过实施,教育惩戒就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了,“罚跑步”、“写检查”、“暂扣违规物品”等,都有可能成为合规的惩戒措施。

这一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上海的老师、家长圈里引发热议。

罚站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不要提到罚站就觉得很可怕,其实有时它只是用来让孩子平复心情、清醒一下的做法”,徐汇区一所民办小学的资深班主任徐老师告诉周到君,她有时确实会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站一会儿,“不超过十分钟”。

有时是因为孩子们违规、调皮,多次提醒仍置若罔闻,徐老师就会让他们站一会儿,一般两三分钟,等情绪平复就能坐下;有时是因为下午上课容易发困,看到有忍不住打瞌睡的小朋友,胡老师也会建议他们站一会儿,“站多久自己决定,清醒了就能坐下去,这是不带惩戒性质的。”

但是她也坦言,在对学生进行有惩戒性质的“罚站”时,会要求学生站在教室里、或老师能看见的其它地方,
“就怕万一有小孩子想不开,做出冲动的行为,现在要管教学生真是太难了。”

在她印象里,“罚站”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目前也从未接到家长投诉,“大部分家长对于适度的管教还是能接受的”。但这次《征求意见稿》把罚站时间延长到不超过一节课,也让她有些意外,“看来司法部这次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是动真格的。”

老师私下吐槽“真的不太敢管学生”

“现在的学生,真的有点不敢管”,这是不少老师会私下吐槽的一句话。此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一位老师在20年后收到了一份学生的"回报"——几记狠狠的耳光和叱骂,而湖南株洲一名小学生因为被老师罚站数分钟,其当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将老师带到派出所,关入审讯室7小时。

那么,在现在的时代,老师们需要怎么样的教育惩戒权?

黄浦区一位小学校长就表示,一般不鼓励老师用罚站罚抄的做法,“现在的家长往往都比较宠孩子,遇到这种带有惩戒意味的措施,会进行投诉,我们更倾向于直接找家长商谈,家校共育的方式。”

而在建平实验小学校长助理朱煜看来,适度的惩戒是有必要的。“比如有些孩子纪律性特别差,完全不管不顾学习环境;在他无法安静、影响教学秩序时,教师必须进行干预。找家长谈话是一种方式,但坦率说,这类孩子往往在家庭教育上是有缺失的,谈话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在课堂现场采取适度的惩戒措施,让孩子冷静、平复一下心情,也是需要的。如果连这个都不允许,那是很难做好教学管理的。”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刘桂海教授是校园安全方面的专家,不少一线班主任都向他吐槽,“现在的学生很难管”。从家长的角度,爱孩子、保护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一味、无限制地宝贝孩子是一种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有些过头,老师稍有惩戒,便如临大敌,久而久之 ,老师也不愿多事,但这对学生其实并不是件好事”。

家长:惩戒能接受,但莫带有羞辱性质

那么,家长对于“教师惩戒权”怎么看呢?

周到君发现,身边家长们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家长表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要严加管教,不要说罚站罚抄,再重点都可以,现在熊孩子那么多,就是因为家长不舍得管,老师不敢管。”

汪先生的儿子在普陀区一所小学读三年级,聪明顽皮,幼儿园时就一直被老师告状调皮捣蛋。入学时,他就对老师说,“要是孩子犯了错,您尽管训,打都可以,要严加教,不然准变熊孩子,无法无天。”但汪太太则对丈夫的做法很不认同。“男孩子皮一点正常的,老师口头训导没问题,但罚站之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我更欢迎老师直接与家长沟通,惩戒的事由家长来做。”

而家住闵行区的李先生则表示,教育惩戒权固然需要,但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衡量因素。“惩戒本身是对的,但如果有些老师的惩戒是带有羞辱性质,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更深的伤害,这是不可取的。”

新时代,老师需要怎样的惩戒权?

杨浦区上理工附小丁利民校长也坦言,但从实践层面看,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从坐着到站立反思,效果确实比单纯的语言提醒有效,但老师也需要把握适当的“度”,比如罚站一般都不会超过一节课,有时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判断一个问题,常常要放在一定的时空背景来讨论,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我们已经不用面壁这样带有明显惩罚意味的方式,这跟我们的文化理解有关。”丁利民表示,“通常会几分钟的站立清醒,或者换到老师身边的座位以利及时提醒关照,这样的方法是比较适度的。”

她表示,学校还是会坚持一些应该有的必要做法,去教育管理学生,但家长越来越多元的要求,以及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教师确实存在“不敢管”的情况。学校会引导教师更多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方法,去正确解读并引导学生,而不在惩戒上考虑解决方案。

刘桂海教授表示,关于教育惩戒的问题,要从不同视角来看:从学校安全管理看,教育惩戒有利于学校安全,有利于学生个体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养成,没有教育惩戒,就没有学校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容易促成教师运用暴力。因为,通过暴力处理问题,效果最显著。

对教育惩戒要有一个限度,既要有相关标准,又要有监督。“能够运用教育惩戒的老师,大多数是有责任心的,孩子对老师有所畏惧,其实是正确的方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