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作者:李欣欣 姜天涯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19-11-29 21:30


本文作者/李欣欣 姜天涯


今天,传统菜场在不断被生鲜超市、电商、小菜店挤压。

但小菜场里沸腾的烟火气,是很难被取代的。




杂货铺也是上海菜场的标配。从锅碗瓢盆到拖鞋衣架,都会出现在菜场,组成便民版“小宜家”。

上钢菜市场的杂货铺起码有十多家,占据了几百平方米,小商品堆得铺天盖地,一层层高高叠起。


■菜场“小宜家”有着许多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小商品


其中有很多已经不知该去哪里买的小百货,比如水斗里的过滤网兜、补鞋胶、鞋跟、热水瓶塞、全钢钻发膏……

一两元钱的小商品随处可见。比如,弹力绳带2元1米,雌雄贴1元1条,蛤蜊油2元1个,塑料肥皂盒2元1只。


■钟表店有时兼营配钥匙,也是上海菜场的标配。


有位戴眼镜的爷叔来买钢丝球,1元一只,买5送1。

“老板蛮上路的。”眼镜爷叔赞叹道,“多买几只,好派不同用场,有的擦灶头,有的擦浴缸,有的擦玻璃。”

老板介绍,像甘油、肥皂盒、钢丝球、热水瓶内胆、挂历、雌雄贴、塑料折叠凳这些路边难得见到的小商品,都是热销货。

市场里还有两家钟表店,兼营配钥匙、卖老花镜。挨着钟表店的摊位经营着各色床上织物,店主阿姨总是埋头在缝纫机上给裤子踩边。


■虽然和吃不相关,但上海菜场里常有一爿裁缝铺。




■上海菜场里的蔬菜种类丰富,活色生香。


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菜场的蔬菜摊多少有点文艺气息。摊贩们对食材的摆放讲究,处理也精致。

板栗就要细分成带壳的、去壳带皮的、只有果肉的三种。还有冬笋、地梨(荸荠),都被剥壳处理得“一尘不染”。


■地梨、冬笋、栗子等,都可以在上海菜场买到已经剥壳剥皮的。


乐家福市场的摊主陈士先是山东人,来上海刷新了他对绿叶菜的认知。

“绿叶菜竟然有二三十个不同品种,草头、豆苗、矮脚菜、太湖菜、西洋菜、观音菜……有些以前根本没听过。”


■南方的菜场刷新了北方人对绿叶菜的认知


菜场里豆制品的种类也多。

上海人对豆制品的喜爱程度仅次于小青菜,就连不是豆制品的油面筋、烤麸,也常年出现在豆制品摊位,误导了很多有痛风的人士。

杜秋燕是北方人,她在乐家福市场经营着七八十种豆制品


■在上海菜场,豆制品可以有七八十个品种。


“以前真想不到,一块香干还能分好多种,五香干、白干,各种薄的厚的、软的耐嚼的。”她说。

一位正在买百叶结的爷叔和杜秋燕聊起了上海人餐桌上的豆腐:

“百叶结烧肉、荠菜豆腐羹、昂刺鱼豆腐汤、皮蛋豆腐、香菜拌小素鸡,都是家常做法。”

“还有脆皮豆腐最便当,豆腐裹上粉,油锅里煎煎,外脆里嫩。”


■传统菜场里的烟火气是时髦的生鲜超市无法取代的


今天,传统菜场在不断被生鲜超市、电商、小菜店挤压,但沸腾的烟火气是很难被取代的。

要不然,生活抽丝剥茧般的烦忧与琐碎,靠什么来冲淡呢?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姜天涯/

拍照片:杨 眉 姜天涯 李欣欣 /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