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第一桥”大修改造进入桥面板吊装,竣工后汽车和行人都能通行!


作者:钟晖
编辑:钟晖
时间:2019-12-01 11:47

上海黄浦江上最早建成的大桥——松浦大桥,大修改造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这几天有两件喜讯:前天,桥面板吊装已经顺利吊装了两片,而之前还完成了大桥主桁加固,这两大“节点”的实施为整个大修工程的竣工奠定基石。

整个大修改造一旦竣工并投入使用, 机动车将在宽敞的双向6车道中畅行,而行人、非机动车将在下层专用道中通过,体验慢行交通的惬意。

桥面板吊装现场

建设者披露,松浦大桥大修项目在经过北联吊装的“历练”后,近日实现吊装量翻番。前天,历经3个小时的施工,主桥桥面板顺利吊装2片,意味着吊装施工进入“冲刺”阶段。

松浦大桥主桥全长419.6米,原为双层钢桁梁公铁两用桥,通过大修改造后,其上层设置为双向六车道公路,改造后上层公路桥面由南北两岸各27块,共54块钢桥面板组成,桥面板标准尺寸长8米、宽24.5米,最大吊装重量约100吨。

建设者克服了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科学化分工,精细化协调,成功完成2片桥面板的吊装任务,管理人员坚守在寒风中,确保吊装安全,落梁精准。

 正在进行的松浦大桥大修改造,已经接近尾声。桥面两车道将扩建为六车道。为此,首先要搭好桥墩,然后进行桥面的拓展。从桥墩的情况来看,原本的松浦大桥的宽度几乎扩大到了之前的两倍,而桥面的车道数则跨到了之前的三倍,交通承载能力,将大出很多。大桥下层原本是铁路桥,已成为行人和自行车的通道。

近日,大桥主桁加固也已经全面完成。所谓“主桁”是指主桁架梁,通俗点说就是桥梁的架子。建设者针对主桥的特殊性结构,主桁杆件通过采用外贴加固板使用高强螺栓连接加固,节点加固板通过铆钉与原构件连接,使整个松浦大桥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大大增强。

建设者披露,主桁加固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耗时一年。针对加固工序繁琐、工期长、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施工前进行了安全交底、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技术培训,施工完成经过三重验收,做到质量严谨、施工安全、环节步步紧凑的高质量施工,为松浦大桥竣工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工程为大修改造,通过对松浦大桥老桥拼宽,改建后设置双向6车道。 

松浦大桥最早建成时的情景

松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它是上海市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有“黄浦江上第一桥”之称。这座黄浦江的首桥,并非出现在市区,而是出现在上海市西南郊区,其建成为对当时上海交通设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位于车墩镇与叶榭镇交界处,最初叫“黄浦江大桥”。

这座大桥于1974年7月26日开工,次年9月11日,松浦大桥下层铁路桥建成通车,1976年,上层公路桥通车。1989年改名车亭大桥,1995年又改名为松浦大桥。

松浦大桥的建成改写了黄浦江上无大桥的历史,也是黄浦江上唯一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桥,连接了车亭公路和铁路金山支线。 2012年,随着铁路金山支线改造工程的建设,松浦大桥下层铁路桥不再承担运营功能。2017年,松浦大桥主桥进入改造阶段,大桥上层将由双向单车道拓宽为六车道,下层改造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预计2020年初竣工。

 

 

 

 


图片:中交路桥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