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花木板块,目前已有知名的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而眼下这里还在新建一座备受关注的文化设施——上海博物馆东馆,未来这里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周到记者今天获悉,上海博物馆东馆近日已经完成地下室底板浇筑及首根钢柱的顺利吊装,实现了重要工程节点目标。建设者表示,上博东馆将打造成为一座融合科技和人文关怀的“新概念”博物馆。
据建设者介绍,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建工程,其地下室总开挖面积24241平方米,面积特别大,而且开挖深度不一,淤泥层也很厚,这就给基坑围护施工带来了困难,需要对土方开挖及基坑施工进行严谨的组织。
面对诸多难题,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成功攻克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和管理难点,缩减了后续钢柱吊装启动时间,顺利推进了项目整体施工进展。
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浦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西临杨高南路、北至世纪大道、东面是丁香路,与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隔街相望。工程计划于2020年竣工。
上博东馆占地面积4.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是上海博物馆的两倍多。建筑高度近45米,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整体呈矩形体块,造型简洁挺拔。覆盖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海陆交汇”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上海“勇立潮头”的排头兵精神。
上博东馆建筑地上部分一共六层,下面四层是展览区域,展厅面积占总面积的40%左右。上面两层用于办公、研究、对外交流、图书阅览等,其中五层设有封闭式库房。地下部分有两层,一层是设备用房、报告厅、多媒体厅、观众餐厅等,二层是停车场。在开放空间内,除了基本陈列外还有公共服务功能,比如文创展示、学术报告厅、150座的多媒体影院,还有各种不同的咖啡厅、图书馆、教室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东馆一改传统博物馆单一中心、外部封闭的布局,而是布局了大量的开放空间,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可以充分引入自然光,营造舒适的观展环境。其建筑外立面的材质,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仿石材肌理透光材料,白天远看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晚上能透出光来,还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等对自然光不敏感的文物展厅引入自然光,改善观展舒适度。
为了缓解观众在特大型博物馆中的观展疲劳,建筑还改进了常见的封闭式流线设计,在不同位置设置敞开式的休闲边厅、室外露台和花园,强调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流互动。上博东馆将打造成为一座融合科技和人文关怀的“新概念”博物馆。
上博东馆的功能将包括收藏、展示、教育、研究、文创、服务等,它的定位是上海地区中国古代艺术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与交流及公众文化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公共平台,同时也将继续拥抱世界文明。
东馆建成后,将以青铜器、陶瓷为主,以历史为主线的文物展陈为主,尊重原有的展陈传统。它将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世纪公园等文化设施形成集群效应,将花木行政文化中心打造成与人民广场相呼应的,上海又一个文化核心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