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点明支付乱象,第三方支付监管已经常态化


作者:商依琳
编辑:商依琳
时间:2019-12-04 15:24

近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点明支付行业乱象。他指出,近年来,个别大型支付机构凭借C端客户优势和补贴措施,以低价竞争手段抢夺高净值客户,严重扭曲了市场秩序。同时,将原本跨行收单交易转化为本单交易,支付交易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难以保证,也增加了商户成本和市场集中度,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实际上,这是在直指“断直连”问题。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自有的“直连”账户来实现支付清算的“合体”,屏蔽掉央行清算系统。而只有在断直连之后,海量数据最终汇总至央行,以便实施穿透式监管。用通俗的话来说,甲乙两人之间的一百块转账,在支付平台上只是体现为甲往平台充值一百块,乙从平台提取一百块,甲乙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与难以追溯,在资金划转这一层面,平台此刻就化身为银行的角色,洗钱漏洞无疑放大。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范一飞就表示,当前我国支付产业面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折。这预示这我国的支付业正进入下半场,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的严监管已经常态化。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多项技术称其在全世界领跑也并不为过。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风险、洗钱风险、技术风险等也一直如影随形,第三方支付存在主体与监管主体定性不明、责任划分与赔偿标准不明确、相关法律规制滞后、内控体系缺陷等问题。

事实上,过去数年间的严监管、控风险大趋势,已经让中国的支付市场结构与行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支付行业的手续费收入已近微薄,极少数通过为黄赌毒、洗钱等不法团伙开通支付通道的支付机构也早已关闭。而支付牌照注销“浪潮”更是从2017年延续到了2018年。央行公示信息显示,过去两年间共注销27张支付牌照,仅2018全年支付业务的违规罚单超过百张,数千万元级的罚单频现。2019年以来,除对资金交易额度的管控愈加严格之外,1月14日还推出新规要求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要实现100%集中交存,备付金利息收入可占平台近半收益,这一举措对支付行业影响巨大。

靠牌照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第三方支付对的监管越来越完善,并且已经成为常态化。这对于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客户来说,愈发保障了其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未来,多数支付机构还将在其他方面发光发热。例如,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商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通过和其他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等领域能一起给商家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开拓产业互联网的支付场景,将中国经验复制到境外等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