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尾鳗鱼亲体今放流长江口!以后吃到清蒸河鳗烤鳗鱼的机会更多了!


作者:谢克伟
编辑:谢克伟
时间:2019-12-04 11:03

“鳗鲡保护国家行动计划——2019年鳗鲡(市民习惯称鳗鱼)亲体增殖放流活动”今天(4日)在上海市长江口举行,今天上午10点左右,2000余尾鳗鱼在长江口放流后游向大海。

今天的增殖放流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办。

今天的放流活动,有6尾鳗鱼携带PAT卫星跟踪标志。东海水产研究所河口渔业实验室研究员张涛告诉记者,PAT卫星通讯标志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标志跟踪技术,通过标志内置感应器测定并存储被标志动物洄游路线上的三维空间数据,以及水温、盐度、水深等环境因子数据,然后通过卫星接收基础数据资料,揭示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

 

在放流现场记者看到,携带PAT卫星跟踪标志的鳗鱼身上都挂着一个浮标那样的囊,鳗鱼带着它,从江里游到海里,60天后标志会自动脱落,然后浮出水面,里面的相关数据随后通过卫星传输到他们实验室。 

据了解,鳗鱼是国际上重要的经济渔业物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国。我国的长江口是其亲体降河入海,鳗苗溯河洄游的必经通道。鳗鱼肉质细嫩,味美多脂,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农业农村部推荐的主导养殖品种,养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居世界第一,亦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0%。鳗鱼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未完全攻克,目前,鳗鱼养殖业的种源全部来源于天然的野生苗种。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近年来鳗鱼天然资源数量锐减,过度捕捞是鳗鱼资源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所有主要河口都能捕捞到大量的玻璃鳗,近年来玻璃鳗资源枯竭,现在仅限于福建沿海水域和长江口水域能捕捞到较多玻璃鳗,其中长江口占中国玻璃鳗总捕捞量的70%以上。2014年鳗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列入红色名录之中。

 

“这次放流将有效增殖天然水域、恢复鳗苗资源,通过标志跟踪技术查明鳗鱼成鳗下海产卵的洄游路径,揭示鳗鱼繁殖行为之谜,有助于填补我国相关研究空白,为突破鳗鱼全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张涛称,鳗鱼增殖放流后,市民吃到鳗鱼的机会更多了。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