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背后,撕开黑白颠倒的世界!音乐剧《芝加哥》再燃申城舞台


作者:殷茵
编辑:殷茵
时间:2019-12-08 09:40

当美艳狂放的红遇见极致浓郁的黑,舞台上,在纸醉金迷的“色相”虚掩之下,一个堪称荒诞的故事,勾勒出演艺、法律、政治、传媒各界众生相。

一年前,堪称音乐剧史上里程碑之作的《芝加哥》沪上首演,场场爆满,点燃整个冬夜。一年后,这一脍炙人口、口碑载道的殿堂级音乐剧再度重返上海,于本周末在美琪大戏院拉开第二轮巡演上海站的大幕。

热辣舞台,重温光影浮华

音乐剧《芝加哥》改编自上世纪20年代轰动一时的真实事件的作品,讲述了女舞蹈演员洛克茜·哈特和维尔玛·凯利犯罪入狱后,在巧舌如簧的律师比利·弗林的帮助下,最终逃脱死刑并成为监狱红人的荒诞故事。

这个由情欲、血液、爵士歌舞、酒精、子弹和金钱混合而成的故事,从新闻报章到戏剧舞台,从百老汇到好莱坞,以不同的样式被反复讲述,挑逗着历代观众的眼球和神经。

本轮巡演中,甜心卡门•比勒陀利乌斯与御姐萨曼莎·佩欧依旧联袂出演两大主角,两位“致命女人”凭借一身黑暗系歌舞风采,带观众重返上世纪20年代的光影浮华。此外,伦敦西区驻演版实力男演员卡司伊恩的新晋加盟也为轮巡演增色不少。

此外,剧作的另一重要灵魂组成——一支由12人组成的爵士乐队,也带来了实力演奏,性感爵士乐奠定了活泼大胆、充满诱惑的基调,为观众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纸醉金迷和浮华表象下的狼藉。

无论是性感爵士乐,还是曼妙俏皮的舞蹈,一场宛如狂欢大秀的视听盛宴,把经典百老汇歌舞和无与伦比的黑红美学推向巅峰。

“整部剧的节奏非常棒,故事一直在调动我的情绪和思考,舞台上各种舞蹈形式丰富,就连指挥乐队都有戏,太抓人了!”看完首演后,观众沈小姐满是兴奋。

一针见血,刺破时代腐朽

自问世以来,音乐剧《芝加哥》便以其高超的艺术质量和强烈的表演风格,收获了超过50项重要奖项,其中囊括6座托尼奖,2座奥利弗奖,1座格莱美奖,2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和6座奥斯卡金像奖等。时至今日,《芝加哥》已在全世界上演超过32500场,观众超过3100万,演出足迹遍布全球490多个城市,全球范围内好评如潮。

这部作品影响力甚至还蔓延至竞争更为激烈的电影界。以百老汇音乐剧版为基础改编的电影版《芝加哥》一经上映,便斩获奥斯卡13项提名和6项大奖,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

《芝加哥》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独树一帜,归根结底在于其一针见血地刺破了一个时代的腐朽不堪,这也成为它最“致命”的魅力。

当大多数音乐剧还是单纯“以歌舞为主、辅以简单剧情”时,《芝加哥》以创作者对社会的敏锐感知力,大胆先锋地开启了“讽刺现实社会,披露真实人性”的更深层次挖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实质狠戾地剥开了人性虚假的华袍来讽刺当时社会“纸醉金迷、娱乐至死”的病态之相。

在《芝加哥》中,综艺秀成为人生的隐喻,谋杀、出轨、暴力等等带有暗黑色彩的主题作为综艺秀中的节目依次登场,以浮华的歌舞形式演绎出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普通看客将犯罪之人当作娱乐明星追捧,司法的公正性,案件的真相被整个社会抛诸脑后,演出进入尾声,台上的角色向观众嬉笑着说出“感谢你们相信我们的无辜”,将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

正如巡演导演达伦·格里夫所言,芝加哥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经典歌舞,更在于其故事和人物,时至今日依旧能引发观众和社会的思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