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上,这些能源行业大咖发表了真知灼见


作者:董川峰
编辑:董川峰
时间:2019-12-09 18:10

 “横向多种能源互补,纵向能网荷储协调,能源信息两流同步,数据管理处处实现,人机对话事事智能,终端电能不断扩大,再生替代普遍适用,能源生态生生不息。”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昨天(8日)在“2019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上,评述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研究和实际构建工作之后,发表见解。他做了主题为“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论坛上来自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多年排名中国最大公司前列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来自民营新能源公司的企业创始人也参与了交流。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

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室主任张玮认为电力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对国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进行了介绍。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电力行业处于中心环节,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规律性变化、复杂性变化、政策性变化。总之,电力行业的深刻变革,意味着旧的格局、框架、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体系正在重塑,其中蕴含大量机遇,也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

他认为,挑战包括安全稳定方面的挑战、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的挑战、满足服务需求和监管要求的挑战、多元市场竞争的挑战。未来的电网必然向能源互联网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孔德金长期从事芳烃领域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转化工作。他是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芳烃成套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之一。孔德金教授带领石化团队自主创造这套技术,目前世界上仅美国UOP、法国Axens以及中石化三家有这个成套技术。芳烃技术也成为中国的闪亮名片,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输出技术。

中国石油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周文祥对能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本世纪中叶以前,世界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天然气低碳、资源占比高、成本低、优势将满足世界能源需求。同时,周副院长为大家介绍了管理学院所创建的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干部培养体系,为中石油及央企的干部培养提供发展路径。 

济南热力公司董事长潘世英在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探索地热、分布式能源等供热新技术。他指出我国北方地区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为主,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合计只约占 17%。潘董事长提出清洁取暖、可再生能源取暖(地热能供热、太阳能热利用、清洁电力供热等)、智慧供热等。 

上海博氢能源公司董事长沈建跃从氢能源开发的背景入手,探讨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及愿景,并详细解说了甲醇制氢的优势——甲醇本身是安全、可行的能源载体,是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因此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能源转换效率最高;CO2排放量与各种燃料比最低;与高压储氢燃料电池比较,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更加经济、可行等。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院长陈方若教授指出,行业研究意义重大。安泰秉承建设扎根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的理念,希望打造“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商学院新氛围,发扬交大实业报国的传统,让商学院回归本源。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慧圣咨询公司董事长颜世富通过对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中煤、中国核电等多家能源公司的调研、咨询后发现:国家能源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且都在加以充分发挥。作为国家层面上来讲,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挥整体优势,国家能源公司可以优势互补,具体可以利用东方管理模式的谋略管理、心理管理、关系管理、绩效管理、变革管理的五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协调。 

行业研究经历就是财富,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多年的深耕细作。颜世富教授带领的能源行业研究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企业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这是真正实现实践、学术和教学循环结合的新模式。


图片:陈征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