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把孩子培育成“君子”?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对孩子的成长还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带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又是什么?不久前的一个暖意冬日,第四届君子养成大会在上海市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论坛延续“君子养成”的核心议题,聚焦于教师素养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依古向今,体验了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今年君子养成大会的主题是“教师素养和君子养成”,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从事着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一名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教会孩子们担负未来的责任,“君子养成”教育不仅是一个概念,更主要的是身体力行。
什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复旦附中青浦分校高二学生张原畅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喜欢的老师肯定是能够解惑的。我觉得老师应该是这样的,所谓思考,并非是自然发生的,一定是受万物影响运作的,我觉得老师就应该担当这样的一个角色。我们的老师,平日里也会给我们抛出一些问题,然后戛然而止,不予置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在创造一个思考的契机,来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养成对万世万物保持好奇心,这种潜移默化是极好的。“润物细无声”的老师,怎么会不讨学生喜欢呢?
而在复旦附中青浦分校高二学生苏冰莉看来:
我喜欢的老师是很懂我的老师,我们这个年龄段有时不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跟大人说,因为觉得大人不理解自己,会认为自己很幼稚,但我们内心非常想要得到认可,想要有人来关注我们。如果老师能做到这样,愿意俯下身,精神上和我们平视,愿意看我们的眼睛,愿意听我们讲话,这样的老师是特别好的老师。
尊重你,真的懂你,才能够因材施教,可以及时解惑的那种老师,是很有魅力的老师,他让你从心底里有学习的原动力,会让你有向上的感觉。
我们也希望老师是与时俱进的,不光能和他们谈论孔子、老子、孟子,也可以跟他们谈时政,谈当下最新鲜、最有热度的事情,这也是我很喜欢老师的类型。
在君子养成大会现场,诸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分别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起在当今时代,如何做好一名人民教师。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刘定一教授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强
教师素养养成有这样几条路径:
第一,有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并且能够为更好教育,更美人生认真读一些好书。
第二,老师应该经常听各种讲座,并且往往能够给别人开个讲座,让学校成为学问的殿堂。
第三,老师自己要习惯出门走走看看,并且有能力带领学生出门去走走看看。
第四,一个老师要经常走进他人课堂去磨砺学习。
第五,一个老师要能够理解专业的本质。
第六,结合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从中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改进工作。
第七,老师应该拥抱艺术,要有自己的艺术生活,并且能够指导学生的艺术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第八,有习惯,有爱好,有特长,爱锻炼身体,并且带动身边的人锻炼身体。
第九,在衣食无忧的时候,不要做物欲和世俗的奴隶,学会更有情。
第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人群参与志愿劳动和公益服务。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校长黄春
我觉得教师的幸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做一个能够开公开课的,也能得奖的老师。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业成长的。第三个层次,或者说最高层次的幸福,就是真的帮助学生成长,而这个成长不一定关乎于成绩。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有一个残酷的东西叫统计学,统计学当中规定了第一名永远只有第一个,剩下的都不是第一名。但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长,而作为教师的一个最高的幸福,就是帮助孩子能够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在他的人生过程中找到他属于头顶上的那片天。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副校长姜乃振
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生活境遇愉快美满。
首先,教师的志向要高远,不被那些琐碎的事所困扰,君子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面对几十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你要从容淡定地面对每一个孩子,在孩子的眼里,就是君子了。
我对幸福的理解是,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内在的规定性。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或者一种道,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你认识了这个“道”,你就有可能去获得不同的幸福。
教育,让每个孩子变成更好,教育使他懂得自己是谁,他会对自己的生命、命运抱着一种希望,他会去策划,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他能懂天地人事,至少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懂得碰壁了以后怎么再来。这是教师能够给学生最最好的礼物,一辈子受用的礼物。
一个幸福的教师,应当富有善良心意、聪慧心灵、善享生命成长之趣;同时,也把教师的生命实践写成世上最最动人的诗。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
(注:本文内容系上海升学根据君子养成论坛采写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