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张弛有致,有笑有泪,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让你笑笑就完了,而是直接把你的目光引向各种人性问题。这一次,《半个喜剧》想探讨的问题是,谎言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系统全靠谎言支撑,那么,一旦谎言被揭穿,将会发生什么事?
主人公孙同,来自东北,漂在北京,同学郑多多,富二代。孙同的母亲很爱面子,控制欲很强,已经包办了他生活里的所有事,从找对象,到买房子。故事的爆发点,来自郑多多,郑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经要和门当户对的对象高璐结婚了,还去追中学时代的女神莫默。孙同和郑多多同住,为了替郑多多遮掩,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免不了穿帮。但在安慰莫默的过程中,两个人互生情愫。问题来了,如果和莫默在一起,工作就没了,户口也没了,他妈妈的百年大计就要垮塌了。
郑多多在不停地说谎,孙同也在不停地说谎。孙同的妈妈更是用谎言搭建了一个海市蜃楼,在孙同的境况上说谎,帮助郑多多说谎。而且,说谎是个系统工程,即便你自己不说谎,也要替别人圆谎,或者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扮演个角色。说了一个谎,就要用十个谎言来圆。
孙同虽然生性纯良,温柔体贴,有才华,但他太软弱了,人的软弱很快就会被别人发现,一旦软弱被发现了,就会被拉进谎言系统,去充当螺丝钉。这个螺丝钉,一旦当上了,脱身就难了,你会发现,哪怕自己一点小小的不合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垮塌。谎言大厦的垮塌,会让自己的亲人朋友陷入危机,而自己也会瞬间陷入大坑,被人指责不义。
但莫默,一个耿直的北京大妞,不喜欢说谎,她对行长毫不谄媚巴结,对孙同有所期待,她反复问孙同:“你现在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别管别人行吗?”换句话说,你就不要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充当螺丝钉、脚手架了行吗?
真正的感情,就得是这个样子,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也不只是财富的并购重组,这些都不重要。感情其实是观念的冲击,是思维的博弈,是价值观的融合,是天崩地裂的精神控制和反控制。恋爱是精神世界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和博弈。
所以,这是“半个喜剧”,因为,故事的前半段,的确是喜剧,但不是普通喜剧,它情节的动力,矛盾的起因,都来自性,这个令人苦恼的东西。到了后半段,它就是几个人在精神世界里的博弈和战斗了。说谎,还是不说?揭穿谎言,还是维系谎言系统?在谎言系统里当个棋子,换个安稳的生活,还是抽身而去,去过更好的生活?
是听从莫默的苦口婆心,还是遵从自己的意愿,是把别人的意愿当做自己的意愿,还是挖掘自己意愿里那些龌龊的部分?是建造巴别塔,还是建造谎言大厦?是勇敢起来,达观一点,还是要继续软弱,目光闪躲?
就像日本作家白石一文的小说集《爱是谎言》的主题:“忠实地爱下去,还是老实地活下去?”忠实地爱,就是揭穿谎言,抖落自己生活里的杂芜,老实地活,就是继续在谎言大厦奔走,当螺丝钉,站好一班又一班岗。
《半个喜剧》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这个片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细节,生活化又另有意味),莫默带着孙同去配眼镜,两个人在柜台前面,一边对着镜子试眼镜,一边说话,两个人的头和身子来了个错位。他们换头了。这就是爱,爱是换头术,爱一个人,就要换掉他的软弱,换掉他的失败,让他走出亲人朋友布下的天罗地网,以及谎言大厦。经过这么一番争斗,才能迎来团圆结局,尽管,那也只是一场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