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读懂《资治通鉴》,就读懂了中国?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19-12-25 11:27

为什么说读懂《资治通鉴》,就读懂了中国?

近日,《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第暨第47期学习读书会在浦东图书馆举行。该书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以“司马光代言人遇到唐代户籍警”为题,与读者一起分享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当代意义。

■姜鹏

姜鹏近两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他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传统的史学经典名著,在学习读书会上,他分别从“经典”“史学”“传统”三个关键词切入做了详细解读。

他说,作为史学来说,司马光《资治通鉴》影响力非常大,它有非常独特的创造,大家都来模仿它,但直至今日,所有模仿者都不可能超过它,这就是经典。

姜鹏指出,我们看到的所有历史著作,都是一种历史认识。历史学家如何认识历史,不是简单地把历史故事、历史事实告诉你,“任何一个历史认识都是这样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叠加,这是史学具有的特征。”

在姜鹏看来,从对真实性的追求这个角度来讲,在传统史学当中,司马光《资治通鉴》已是非常具有典范性、做到极致的。而《资治通鉴》作为传统著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历史真实性的超越。


陈尚君教授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做了高度评价,称司马光为“千年史家之魁”。他说,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是他在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人生选择,这个选择对他一生非常重要。出则能治国家之大事,退可以成一部著作流传千载,这是司马光很了不起的地方。

他指出,“《资治通鉴》的价值,可能我们现在当代的学者真的认识严重不足。许多学者仅仅把《资治通鉴》当做一种史料,只看到了它的史料的价值,这就好像眼前一片绿茵茵、一望无际的草原,但是马儿看到的却只是饲料。我们把《资治通鉴》看作史料,就是这样一种严重的偏失。”

■陈尚君

他认为,《资治通鉴》的可贵就在于,它把传统的以纪传体为主的史学著作涉及到的一千三百多年史事的所有细节,做了重新的还原。而《资治通鉴》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部皇帝能够在书里看到治国理政的方略,一般的平民也可以在书里看到惊心动魄的故事,所以流传千载,风靡天下,始终不衰。

陈尚君教授表示,司马光的治学方法在当代仍然有非常特殊的示范作用。他用六句话概括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成功之处:知所进退、皇帝支持、助手得力、史观通达、方法得体、亲力亲为。

他认为,在《资治通鉴》成书过程中,司马光一手定稿,这个是他能够超越前后最重要的标志。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