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将来临,新年的来临预示着明年春节已经不再遥远。来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场的消息:明年春节提前至下月后,年货已经提前至今年年末开始销售,首轮动销“年菜”以冰鲜海鲜、冷鲜家禽、蛋品为主,这两天冰鲜海鲜、冷鲜家禽、蛋品等销量已经明显增加。
进入岁末,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车来人往,人声鼎沸。数据显示,本月下旬该市场各类商品,包括冻品、干货(菌菇、木耳、笋干)、腌制品(香肠、海鳗、腊肠等)销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冰鲜海鲜、冷鲜家禽、蛋品增幅尤其明显,同比增加2-5成。
“去年年末时销售比较平稳,没有感觉春节气氛,因为今年的春节在2月份,而明年的春节在1月份,就是下个月。”该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在该市场看到,不但菜场摊主、餐饮企业纷纷来要货,就是普通市民也挤进市场,来买便宜点的冰鲜海鲜,带鱼、鲳鱼、小黄鱼等。
批发市场热闹,菜场同样人头攒动。宁海东路、台湾路、宁波路等菜场的工作人员反映,这两天菜场销量最大的要数带鱼、鲳鱼、目鱼、黄鱼等冰鲜海鲜,家禽的销量增加也蛮厉害。宁海东路菜场一位海鲜摊主说,她那里带鱼、鲳鱼、目鱼、黄鱼销量比平时增加4成左右。“有市民来买的,饭店、酒家也来要货,饭店、酒家也在备货 ,准备春节供应。”
在上农批,记者见到两位手提并推着装满货的小车的老夫妻,记者过去询问,老夫妻俩敞开袋子,指着装满小车的袋子对记者说,马上就要过元旦春节了,他们是特地从黄浦区乘地铁赶过来买“年菜”的。“冰鲜带鱼、鲳鱼、黄鱼,以及杀好的鸽子放冰箱一个月左右没问题,再不买要,过两天肯定要‘年涨’。”
家住河南中路上的赵大妈这两天天天去宁波路菜场、台湾路菜场莫行情,她说现在买冰鲜海鲜、活杀家禽还是老价钱,元旦过后就会逐步涨价。“买了30多年的菜,啥时‘年菜’涨价我清清爽爽。”
分析热抢的原因,一位在上农批工作了20多年的老法师告诉记者,菜场“年菜”主要分干货、冻品和鲜品三部分,干货主要指木耳、笋干等,冻品主要指冷冻肉类、家禽等,鲜品包括蔬菜、冰鲜海产品(鱼虾和冷鲜鸡鸭鸽子等家禽)、蛋品和活的鱼虾蟹。干货和冻品大都批量生产,储藏期长,春节基本不涨价。
鲜品随行就市,在“年菜”中最易涨价,而带鱼、鲳鱼、黄鱼等冰鲜海产品,以及冷鲜鸡鸭鸽子和蛋品等,冷冻一个月之内一般不会影响其鲜美度,而离春节前20天又未出现“年涨”,因此马大嫂们纷纷赶在今年年末抢购 。
既然鲜品易“年涨”,那么如何购买鲜品“年菜”,可以尽量避免“年涨”呢?上农批该老法师分析并指点,鲜品关键是个“鲜”字,冰鲜带鱼、鲳鱼、小黄鱼、海虾等,以及冷鲜家禽和蛋品等可以赶在春节前20多天购买 。
竹笋和冬笋鲜笋、新鲜菌菇、非绿叶蔬菜(萝卜、大白菜等),这类菜的存储期较绿叶菜长,一般会从春节前两周开始逐步涨价。因此这类菜可以在春节前十五六天购买,只有保存方式恰当且在年三十和春节头两天消费,一般不会影响其新鲜度。
“草头、茼蒿、菠菜、青菜、芹菜等绿叶菜,平时要消费且保鲜时间短,摊主一般会在春节前5天开始涨价。而这类蔬菜放冰箱冷藏一般可以保存一周左右,因此建议春节前一周购买,但购买的量不易多,且尽量在年三十至初二消费,初三之后适当补充。”
而活鱼、活虾、活蟹等主要吃活的,因此他认为这类鲜品一般买后一两天内吃完,建议春节期间适当控制消费量。